产前精准诊断+多学科协作护航生命 | 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治愈新生儿腹腔囊肿

7月21日,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儿外科门诊,3个月的乐乐(化名)依偎在妈妈怀里,笑容灿烂。谁能想到,这个活泼的宝宝在出生前就被发现腹腔内长有多房囊性包块,并在新生儿期经历了一场高难度手术。该院儿外科主任冯翠竹表示,乐乐的康复得益于现代产前超声技术的精准诊断、严密的动态监测以及多学科团队的协作救治。

乐乐妈妈在怀孕29周时前往德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孕检,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左侧腹腔存在一个3.8厘米的多房囊性包块。孕妇全家陷入了巨大的焦虑和恐慌之中,乐乐妈妈焦急地问:“大夫,这孩子还能要吗?”医院立即组织产科、超声科、儿外科、新生儿科进行多学科会诊,考虑该囊肿良性可能性大,分娩后可手术切除,且胎儿发育各项指标正常,经专家组全面论证并征求孕妇及家属意见后,决定采取保守观察策略。冯翠竹介绍,新生儿腹腔囊肿的发病率约为两万分之一,虽属罕见病,但现代超声技术已能在孕中期(18-24周)检出≥1厘米的囊肿,为早期干预提供了可能。

“我们采用了‘三步监测法’来跟踪囊肿变化,”冯翠竹解释道,“第一步是产前每2周一次超声检查,第二步是出生后48小时内进行新生儿专项评估,第三步是出院后定期随访。”

孕期胎儿腹腔囊肿未发生明显变化,分娩后的专项评估也未见异常,但生后不久乐乐突发严重黄疸,经检查发现其囊肿已达5.3厘米。冯翠竹解释:“黄疸可能是囊肿压迫肠道后入量不足或继发感染所致,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影响智力发育。”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安排乐乐住院进行蓝光治疗,同时密切监测囊肿变化。

5月20日,乐乐的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在全麻下接受腹腔囊肿切除手术。冯翠竹说:“新生儿手术难度极高,麻醉管理、术中体温维持、液体控制均需精准把控。而且乐乐还是新生儿,体重轻,手术耐受性差,风险系数更高。”德州市妇幼保健院依托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团队的支持,由儿外科、新生儿科、麻醉科等组成联合团队,最终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在医护团队的精心照护下,乐乐恢复良好,未出现感染或肠粘连等并发症。冯翠竹告知家长:“乐乐所患疾病为肠系膜淋巴囊肿,这种囊肿术后有复发可能,所以应定期复查,警惕囊肿复发及囊肿破裂、感染或肠梗阻等风险。我们建议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根据情况调整随访频率。”

随着医学的进步,多数先天性结构畸形可通过手术治愈。冯翠竹特别强调产前诊断和分娩规划的重要性:“我们建议孕妇在具备新生儿外科诊疗能力的三级医院分娩,以便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她建议准父母们要重视三级产前超声检查:“就像乐乐这一病例,我们在孕29周就发现了问题。现在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可以让孕妇在产检时就能获得儿外科专家的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围产期管理方案,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陈锟 通讯员|孙星 编辑|许欢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