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天衢新区赵虎镇贾庄村归然种植专业合作社,千亩银色大棚在阳光下延展。棚内,悬挂的温度计显示70摄氏度,正在利用夏季高温杀死棚室和土壤中的大部分病菌、虫卵,为接下来西红柿、牛奶西瓜、蓝莓种植做准备。
合作社门口,“德州市放心农场”“绿色食品认证”的牌匾,无声印证着这里的品质。9年时间,贾庄村的田野上,书写了一场深刻的转变。
过去的贾庄,村民守着祖传的几亩地,年复一年种着小麦、玉米。“望天收”是常态。风调雨顺时,辛苦一年,一亩地刨去成本,纯收入不过千把块。为谋生路,种地之余,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村庄发展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道路泥泞,村容落寞。转机始于2016年。面对增收瓶颈,贾庄村党支部牵头做出决定:流转土地,集中经营。归然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将农户零散的土地化零为整。当年,20个试验棚拔地而起,瞄准了反季节西红柿市场。效益初显,村民纷纷加入,大棚迅速增至45个。产业,在这片整合的土地上扎下了根。
2019年,一个关键转折点到来。合作社引入皮薄脆甜的精品瓜种“牛奶西瓜”。它一上市便成市场“宠儿”,价格好、销路畅。这不仅带来了丰厚收益,更让贾庄找到了特色发展路。成功的“涟漪”向外扩散,带动周边张七、赵宅、高庄等邻村,相继建起了50余个温室大棚。贾庄,成了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领头雁”。好产品靠的是硬功夫。合作社发挥组织优势:统一供苗、统一技术、统一标准。同时,积极“借智”:与寿光蔬菜产业集团、德州市农科院紧密合作,把先进技术和经验“请”进大棚。科学管理,为产业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
如今的归然合作社,产业版图不断拓展。除了当家“牛奶西瓜”和西红柿,试种成功的蓝莓也成了新亮点,吸引市民前来采摘,大棚经济与休闲观光成功“握手”,开辟了增收新空间。产业的兴旺,实实在在地反哺了村庄。合作社壮大,村集体收入水涨船高。有了积累,村庄旧貌换新颜:曾经堵心的村口“断头路”被打通,村民称它为“致富路”;新建的4个活动广场绿树成荫,配上了老年活动中心和健身器材,成了乡亲们茶余饭后最爱去的地方,欢声笑语多了起来。
从零散耕作到千亩设施农业,从“亩收千元”到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贾庄村用近十年时间,在大棚里趟出了一条“棚内生金”的特色路。这个曾经的普通村庄,依靠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聚力、科技支撑和市场导向,正焕发出蓬勃生机。村民的好日子,如同棚里精心培育的瓜果,越来越有奔头。
END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刘潇 通讯员|韩哲 编辑|赵鑫玲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