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心声 | 德州市中医院口腔科主任赵志新:从懵懂少年到医者仁心

小时候,我常常生病,每当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内心总是充满好奇与敬畏——他们怎么就能看出人的病症,又能让人恢复健康呢?这份对医学的朦胧向往,像一粒种子悄悄埋在了心底。父亲是地道的农民,赶集时常见到摆摊拔牙补牙的牙医,便希望我将来能成为一名牙医。那时的我,对“牙医”二字毫无概念,更不曾想过这会成为我一生的职业。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坚定地选择了学医,却不知这意味着父亲要多承担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当老师的姐姐和父亲商量后,决定让我报考口腔医学,就这样,我懵懵懂懂地踏上了牙医之路。

医学院的生活充满挑战。头颅解剖课上,面对真实的头骨标本,我既害怕又着迷;雕刻牙齿形态、制作假牙时,看着同学们灵巧的双手快速完成作业,我却要反复返工十几次才能达标。在济南军区总医院(现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实习期间,带教老师不仅悉心指导我的临床操作,更教会我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那段勤学苦练的岁月,为我日后独立接诊打下了坚实基础。

初出茅庐时,经验不足,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指导我职业生涯近三十年的恩师——中医院口腔科的创始人沙汝珍主任。沙主任1996年退休后,直到两年前去世,一直无私地帮扶着我。他不仅在业务上给予指导,更为我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我自学固定正畸理论,并于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前往北京301医院口腔正畸科系统进修。每每想起沙主任的谆谆教诲,感激之情便涌上心头。

三十年的从医生涯,我见证了口腔医学的飞速发展,诊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最让我感到幸福的,从来不是先进的设备或舒适的环境,而是牙痛患者解除痛苦后的笑脸,是牙齿不整齐的人重获自信的笑容。这种幸福感简单而纯粹,却支撑着我三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临床一线。

回首来路,我感恩父亲的远见,感恩家人的支持鼓励,更感恩每一位教导过我的师长。医者仁心,不仅是对患者的关爱,也是对医学精神的传承。当我看到患者因为我的治疗而绽放笑容时,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无比的幸福。这份幸福,正是支撑我三十年初心不改的情怀所在。


专家介绍

赵志新 口腔科主任,主任医师。擅长各类错颌畸形的固定正畸与无托槽隐形正畸治疗、数字化微创精准种植、口腔美学多学科联合治疗。

坐诊时间:东院区门诊楼三楼口腔科门诊周一周二周天全天,周三周四周五上午(门诊时间如有变动,请及时在德州市中医院智慧医疗微信号查看、预约挂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王琰 编辑|张丽娜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