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从医之路,那些与死神博弈的瞬间一幕幕逐渐清晰起来。其中,那场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尤为刻骨铭心,不仅是医术的考验,更是我职业成长的重要里程碑。
那是一个平常的傍晚,下班路上突然接到了急诊手术通知,有一个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需要立即PCI治疗。于是我急忙返回医院,一路小跑进了导管室。一进门,就看到了躺在手术台上的老姜(化名),只见他面色苍白,无精打采,他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
老姜中午准备外出办事,刚发动汽车,突然感到一阵剧烈胸闷,像一块石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休息了好久也不见缓解。于是他果断掉头把车开往医院。到了急诊科,很快做了第一份心电图——典型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死较量,每一秒都关乎患者的生命。然而,还没等进一步交代病情,意外发生了。老姜突然双眼上翻,呼吸、心跳骤停。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凝固,整个急诊室瞬间进入紧急抢救状态。在急诊科同事们共同努力下,老姜终于恢复了意识和心跳,转入了重症监护病房。但这片刻的平静,不代表战斗的结束。心肌梗死的病人,如不及时开通闭塞的血管,刚刚的一幕,还会再次上演。
我在导管室的床上见到了老姜,简单交代了几句后,准备开始急诊PCI手术。消毒、铺巾、穿刺桡动脉、送导丝导管……一系列操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当造影剂注入,显示屏上,心脏血管的图像逐渐显露:左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那本该奔流的生命之河,被彻底截断——这正是此次夺命的“罪犯血管”。导丝在X线的引导下,在血管中谨慎前行,导丝通过后,球囊在狭窄处稳稳撑开。再次造影,那令人窒息的闭塞终于被撕开了一道缝隙。“支架!”更精密的金属网被精确送达病变位置,释放、扩张。当再次推注造影剂后,前降支这条生命的主干道终于恢复了畅通。看着屏幕上恢复正常血流的血管影像,整个介入团队都松了一口气。
术后,老姜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看着他逐渐平稳的生命体征,心中感慨万千。铅衣沉重,是因为承载了太多生命的希望。这次抢救,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从急诊科到ICU,从ICU到导管室,多学科紧密协作,我们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对生命的敬畏,成功地从死神手中夺回了一条生命。
从医的日子里,这样的生死瞬间数不胜数。每一次成功抢救,都让我深感作为一名医师的责任与使命。在这条充满挑战与未知的道路上,我不断成长。最初,面对紧急情况,我也会紧张、会害怕,但随着经验的积累,我学会了冷静与沉稳。每一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都是为了在面对患者时,能多一分把握,多给患者一丝生的希望。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作为医师,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同时,团队协作也至关重要。在这次抢救中,如果没有急诊科和ICU同事们在抢救时的全力以赴,没有导管室团队在手术中的默契配合,很难想象结果会怎样。而对于患者,我们不仅要治疗他们的疾病,更要给予人文关怀。患者在病痛中,一句温暖的安慰、一个鼓励的眼神,都可能成为他们战胜病魔的力量。
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我。但我相信,只要心怀对生命的敬畏、对医学的热爱,我就能在这条守护生命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书写更多生命的奇迹。
专家介绍
周人杰 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
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
坐诊时间:东院区门诊楼二楼心血管科门诊周三上午(门诊时间如有变动,请及时在德州市中医院智慧医疗微信号查看、预约挂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王琰 编辑|张丽娜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