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牵线 校地联动!长河街道绘就青年成长与区域发展 “双赢图”

作为校地融合的前沿阵地,长河街道以党建为总牵引,深化与德州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等高校的共青团协作,通过 “党建带团建、实践促成长、服务解需求、创新谋发展” 四维发力,走出一条校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融合新路径,既为青年学生搭建了成长舞台,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 “聚合力”  

团建激活 “青动力”

“把团建工作纳入党建总体布局,才能让青年力量拧成一股绳。” 长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 “党建带团建” 机制,街道辖区绿城社区、泰和社区、星凯社区主动与高校院系、班级、社团团组织结对,通过党建经验互鉴、团日活动联办、社团资源下沉、实践岗位供给等方式,打破校社壁垒。如今,高校团组织的志愿服务队、文化社团定期 “驻点” 社区,青年学生在参与基层治理中练本领、长才干,社区也因青年活力焕发新面貌。

实践育人 “结硕果” 

校社同心 “暖民心”

聚焦 “实践育人”,长河街道联合高校打造的系列品牌项目,已成为校社互动的 “连心桥”。绿城社区组建 2000 余人的高校志愿服务联盟,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环境整治、特殊群体帮扶,年服务时长超万小时;泰和社区以 “泰和・青益家” 为载体,每月开展亲子手工、家风分享等活动;星凯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高校传统文化社团开设书法、剪纸、非遗体验课,让传统文化 “走进寻常百姓家”。

就业创业 “搭平台” 

精准服务 “助启航”

针对青年就业创业需求,长河街道借势新经济产业社区优势,与德州学院共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并推出 “双周创业微课堂”。该课堂邀请企业家、投资人、法律专家授课,围绕市场调研、财务风控、法律实务等主题,通过 “案例教学 + 实战模拟” 赋能学生。同时,街道搭建 “项目—企业” 对接通道,推动多个学生创业项目与本地企业达成合作。

创新攻关 “破瓶颈” 

三方协同 “促升级”

为推动 “产学研用” 落地,长河街道牵头搭建校地企三方创新平台,让高校科研团队 “走进车间”。同时为高校提供科研实践场景,实现 “企业降本、高校提能” 的双赢。这种模式不仅点燃青年学生创新热情,更让高校智力资源转化为区域发展 “硬核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探索‘党建 + 产业 + 人才’融合新模式。” 长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整合高校资源,为德州现代化强市建设与高校高质量发展贡献 “长河力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台凯欣 编辑|赵鑫玲
审核|钟伟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