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新湖街道:建好管好用好“家站室” 筑牢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主阵地”

近年来,新湖街道人大工委将人大代表之家、工作站、联络室作为提升人大工作实效和影响力的主抓手,坚持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高频率使用,让“家站室”成为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民意窗”“服务站”。

在“建”上下功夫 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新湖街道地处德州市主城区,居民小区众多,街道人大工委结合实际,分别在状元府社区,青龙桥社区,南市社区,胜利社区按照“六有”标准设置人大代表联络站,规范办公硬件配置,制定代表联络站职责、接待流程等制度,将活动照片、工作计划等信息在站内公开,统一设置“社情民意收集箱”,畅通民情反馈渠道。坚持“就近就便、易于组织、全员编组”的原则,将36名人大代表混合编入4个专业小组,分别对应各联络站,做到家有“管家”、站有“站长”,充分发挥代表们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密切联系群众。

在“管”上抓规范 打造代表履职“多阵地”

一方面是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新湖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家站室建设,将其纳入街道工作整体布局,定期听取人大工委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家站室建设和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成立了由新湖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人大工委主任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社区书记为成员的人大代表家站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形成了党工委领导、人大工委组织实施、各部门密切配合、代表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是创新探索“下沉式”民意收集制度。以代表联络站为依托,升级构建“代表流动接待室”格局,将群众“走进来”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人大代表“走出去”,依托新湖街道特色品牌“幸福市集”项目,设置“人大代表面对面”席位,代表轮驻项目现场倾听群众呼声诉求,实现民意调研“零距离”。今年以来,共收集民生问题385件,通过召开议事协商会议解决包括小区垃圾清运、小区安全,居民区道路维修、违建拆除等在内的各类问题376件。

在“用”上求实效 发挥平台“大作用”

探索“矛盾调解+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工作法。按照社区党组织牵头、行业指导、人大代表参与的联动模式,通过矛盾排查、化解等工作,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今年以来,共参与矛盾排查工作200余次,成功调解纠纷127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百余场次,形成信访诉求“大化解"、矛盾纠纷“大调解”、调处体系“大融合”的工作格局。

推行“一站一品牌”创建项目。以服务民生为导向,代表们发挥各自行业所长,在代表联络站孵化了“宪龙调解室”“行走的法治课堂”“‘和心力’议事团”等社会治理品牌,代表联络站更加有目标性和辨识度的开展工作,不断提升代表们的履职实效。

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履职活动。设定每月20日为“选民接待日”,人大代表们按时入驻联络站,向群众述职并接受评议、倾听民声、宣讲法规政策。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房屋征收等中心工作,组织具备法律专业、心理咨询专业知识的人大代表走进联络站,协调解决工程实施的难点、痛点,为群众提供专业政策咨询。围绕中小学生暑期托管问题,在社区定点设置暑期公益托管课堂,邀请教师、“五老”志愿者等授课指导,吸纳辖区中小学生就近托管学习,截至目前,暑期托管班已在19个社区全面高效运行,服务辖区中小学生3000余人。同时,积极开展以“普法宣传”“为民服务”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携手共护母亲河”“我为群众办实事·医疗服务进社区”等活动20余场次。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石秀秀 通讯员|李晓灿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