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报人物·听见 | 做执法“尖兵”和“五星教头” 讲述人:庞勇

人物简介:庞勇,1977年出生于临邑县,现任德州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公职律师,“德交归焉”法治工作室带头人。今年被交通运输部认定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执法培训五星级师资。

今年有两件让我感到特别高兴的事:一是被交通运输部认定为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执法培训五星级师资,全国只有80人;一是牵头撰写的《“百吨王”治理以货运企业为“中坚层”》在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展示中取得第四名。对于工作,我力争精益求精,无论在哪儿都要做“尖兵”。

脱掉“橄榄绿”穿上“执法蓝”,哪个岗位都要做“尖兵”

1994年,我高中毕业,去了沈阳军区当兵,分到通信总站,成了一名报务员。

我沉下心来勤学苦练,手指关节因长期敲击电键,磨出半厘米厚的老茧,练就了每分钟发报120码、收报220码的速度,在整个军区都是数一数二的。收报220码有多快?没经过训练的人只能听到一声“嘀”的长音。凭借过硬专业技能,我多次在专业比武、重大演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2002年,带着两次三等功、多次优秀士兵师团级嘉奖的成绩,结束了军旅生涯。这段经历,熔铸了我的性格底色——坚韧、不服输。退役后,来到原德州市交通稽查支队,脱下军装穿上制服时,我暗自在心里说: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当“尖兵”。

初接触交通执法工作,摸不着头绪。当时的稽查支队支队长说,这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要从头开始学,没有一年半载摸不透。我找来相关的行业规范、法规规章,每天泡在档案室认真研读;查阅本地执法案例,依据相关条文,做好标注;队长答复案件时,我经常旁听记录,不懂的事后翻阅资料、多方询问。

现场执法时,我跟着老队员学经验,慢慢总结出心得——“一检二察三问询”。无论是货车还是出租车,都要检查是否有营运证、从业资格证等相关证件。判断行驶中的货车是否超限,要观察车辆类型和货物覆盖方式。比如用篷布覆盖,若表面有大面积斑驳水渍,基本可确定运输货物为砂石料,这类货车可能有超限行为。判断是否为“黑出租”,则要观察乘客坐在前排后排、是否与驾驶员进行交流、有无行李等。

仅用2个月,我就能准确判断车辆是否存在超限、非法营运等行为。

“啃下”法考当上公职律师,破解疑难杂案

有丰富的一线执法经验,熟练掌握运用政策法规,2015年,我被调入督查科,负责处理投诉举报案件。

有一年冬季雪天,一位市民从武城乘坐出租车到德州,上车前双方没有商议价格,但行驶约3公里后,出租车驾驶员告知乘客要支付180元车费,乘客认为收费过高,几番商议后,乘客最终选择下车并投诉了该驾驶员。

处理案件时,驾驶员一口咬定长途可以议价,乘客是经过协商后主动下车,不存在甩客行为。案件僵持4天,请来律师做外援,最终依规进行处罚。

总请外援成本高不说,办案效率也低,强烈的挫败感冲击着我。

时任德州市交通运输执法支队支队长的杜守军了解后说,临沂交通执法人员公涛,自学法规业务知识,成为一名基层执法专家,“你爱钻研、有韧劲,一定能成为像他一样的业务能手。”我一直记得这份鼓励,并把公涛当成榜样。

年近四十,我向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发起挑战。从网上找到讲解民法、刑法、行政法等10多位老师的课程,每天学到凌晨一两点,困得受不了时,掐一下大腿,再接着看。

只用一年,我拿下了含金量极高的A类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当时德州交通运输系统内唯一的公职律师。

农忙时,常有人利用普通小货车拉两三百升柴油给农业机具加油。这是违法行为,然而农业机具无法开到加油站,不加油怎么干活?我不主张罚,仔细翻阅研究相关行业法规和标准规范,发现行业标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规则》中,有对部分危险货物小量载运的,豁免多项安全运输条件。两三百升柴油属于标准规定的“小量”。根据当时有效的《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最终建议对符合条件的案件作出责令改正、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

慢慢地,我的名声越来越响,多次受邀去省厅、外地讲课,行业内部也有了“南公北庞”的说法。能与偶像比肩,我很自豪。

牵头成立“德交归焉”法治工作室,让更多人知法懂法用法

每每解决疑难案例,我习惯分类整理,将事件始末、处理过程、感受心得等记下来。2023年,我开设了微信公众号,发布针对行业痛点的实务研究,精选真实执法案例,抽丝剥茧进行法理剖析。想让更多人知法、懂法、用法,更好推动问题解决。

“百吨王”是交通执法中重点打击的违法行为之一,为了遏制其发生,“百吨王”两次即可入刑的提法一度很热,特别是2024年前后,全国多个城市出现“百吨王入刑第一例”,还有些地方追求本地第一例。但两次“百吨王”即可入刑的提法,与危险作业罪的构成要件并不完全吻合,部分案例存在“入罪以宽”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律条款的可预测性。

我写了一篇题为《“百吨王”入刑观察》的解析,阅读量达到8.7万人次,在行业内引起极大关注,业内专家表示,文章引导了更加公正严谨规范的执法,各地对“百吨王”入刑的审判更加审慎。

2024年,在现任支队长宋玉刚支持下,我牵头成立了“德交归焉”法治工作室。

工作室和德州学院法学院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由5名公职律师、5名业务骨干和2名法学教授组成“智囊团”,为遇到纠纷的运输业户提供免费咨询,碰到棘手执法难题的一线执法者也会来这里“会诊”。

今年7月中旬,出租车驾驶员张师傅被一辆私家车追尾,因需要修车不得不停运3天。少跑一天就少挣一天钱,他本想向对方争取一部分误工赔偿,但对方不同意,便向我们求助。经过沟通,帮他追回误工费500元。近4个月来,我们已经为150名驾驶员解决了实际困难。

交通执法法治建设的路还有很长。作为基层执法实务研究工作者,一天不学习就要落后,必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时时关注各类疑难问题,在法治框架内找寻解决办法。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会坚定走下去,在迎接挑战中不断提升自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版
记者 | 石秀秀  编辑 | 芦瑞瑞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