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毛细血管” 打通灌溉“末梢”丨德州市加快治理全域乡村河道沟渠

9月24日,禹城市房寺镇前姜园村党支部书记赵中吉站在地头,望着长势喜人的玉米田,心里格外舒畅。“以前浇地得靠‘三级抬’抢水,费时又费力,现在乡村河道沟渠都疏通了,用水浇地再也不犯愁了。”

赵中吉所说的“三级抬”抢水,是由于以往灌溉系统年久失修,沟渠淤塞严重,水少时得用水泵从附近的丰收河向三八路沟和前姜沟等村级沟渠一级一级往上提水,“原来浇一遍需要三四天,现在一天多就完成,如今水流充沛,全村耕地三天就能浇完,成本省下一半。”

“我们按照德州市水利局统一安排部署,今年4月份开始实施‘万村千河’行动乡村河道沟渠治理项目,在充分征求镇街意见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了河道、沟渠治理计划,打通群众抗旱保灌‘最后一公里’难题。”禹城市水利局副局长毕重儒介绍,当地协调争取到资金300余万元,目前禹城市境内的11个镇街、191条河道沟渠已全部施工完毕,长度达165千米,清淤土方达180余万立方,有效改善灌溉排涝面积21.7万亩。

视线来到临邑县兴隆镇高家村段,当地正紧锣密鼓推进乡村河道沟渠治理行动。中兴家庭农场主范中星兴奋地算起账:“我这里1500亩地以前靠井灌,一个种植季成本1.2万元,如今用上黄河水,只要4000多元!”据悉,该县今年已系统治理15条淤积严重的河渠,目前总体进度已达68%,清淤28万立方米,改善农田4.1万亩,惠及3.7万人。

原来,村民灌溉条件的改善,得益于德州市全域推进的“万村千河”暨乡村河道沟渠治理行动。今年,水利部、省水利厅将乡村河湖管护攻坚作为河湖管理工作一项重点任务,聚焦乡村河湖水系淤塞萎缩等问题,集中力量改善乡村河湖面貌。我市结合实际,以畅通河道沟渠,着力打通灌排“最后一公里”为重点,实施乡村河道沟渠治理工程,解决群众急盼,办好民生实事。

“我们为彻底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有水用不上’问题,德州市水利局自筹资金2500万元,对全市摸排出的722条淤堵严重的镇村级河渠进行集中清淤治理。”德州市河道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李岩表示,全市水利系统利用麦收后夏种间隙,全力推进工程进度,目前全市已完成清淤500万立方米,占总工程量的60%,全部工程将于11月底前完工,届时治理河渠总长将达1100公里,清淤土方约800万立方米,计划改善灌溉面积120万亩,惠及群众约110万人,为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提供坚实保障。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编辑|董天力 通讯员|李巍仑
审核|王贺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