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位于陵城区水厂的陵城供水信息化管理中心内格外忙碌,一块标注着陵城区供水网络的可视化大屏十分引人瞩目。走近看,大屏上的每一个点位代表着一个社区或村镇,当出现供水异常情况时,点位上的指示信号将变成红色,工作人员坐在中控室便可查看点位的流量、流速、水压等实时信息,方便完成预检工作。
“我们结合城乡供水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需求,以数字孪生赋能供水管理以及可视化呈现为基本建设方针,融合制水、输水、售水等环节应用数据,开发建设了陵城区供水数字孪生信息化平台系统,以便于更好地指导生产、服务用户。”陵城区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海燕介绍。
工作人员为记者现场演示了操作流程。在该系统主界面,全区供水主脉络一目了然,水库、水厂、五座加压泵站和供水主管网的位置清晰呈现。左侧数据实时显示制水环节的水质、流量、压力等信息,右侧则集中展示输水、售水环节的在线数据,包括4处调峰泵站和5处供水末梢的压力、水质状况。通过跨平台数据整合与可视化呈现,运维人员可集中监控各子系统,及时调整生产参数,辅助科学决策。
不仅如此,陵城区供水数字孪生信息化平台中的GIS管理模块,将全区供水管线、水表、消防栓、阀门等设备设施纳入“一张图”管理。空间查询系统不仅记录设施的静态信息,还实时监测动态数据,实现点线管理,精准计算管线漏损水量和产销差。管网巡检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和PC端联动,巡线人员轨迹实时上传,管理人员可随时查看巡检状态,确保管道巡视无遗漏。维修派单系统则整合了巡线上报、“12345”热线、公司维修热线等多渠道信息,实现任务创建、分派、审核全流程线上监管,提高响应效率。
今年,陵城区以丁庄镇为试点,利用WaterGEMS水力模型软件对全镇176条管网和170个节点进行建模,模拟供水管网运行状态。系统根据流量、流速和水头损失梯度数据划分等级,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运行状态。爆管分析模块能在假设事故发生时,快速运算受影响区域,标注需关闭的阀门,并生成调度方案,打破以往响应复杂、数据缺失的僵局。
截至目前,物联网水表管理系统已覆盖全区14万块户表,每日上传用水数据,实现供水公司直接抄表到户。用户可通过微信、支付宝在线缴费,营业部按实用水量收费,确保公平透明。
近年来,陵城区累计投资约8亿元,实施水厂改扩建、农村饮水安全攻坚等工程,水处理能力达6万吨/天深度处理,多数乡镇实现双管网供水,水质检测能力覆盖97项指标,户表智能化率和直管到户率均达100%。通过“三到户”政策,村内设施管护、水价统一和用水计量全部由供水公司负责,解决了差价收费、漏损分摊等问题。“三公开”机制将水质、水价、服务电话等关键信息通过政府网站、公众号、村镇公示栏等渠道向社会透明公开,提升群众知情权与满意度。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