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陶器主要有抓握泥土、拉胚、揉搓、摔打泥团、上色等步骤,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设计陶器的造型和颜色……”近日,在新湖街道南营社区的活动室里,几十位社区青少年正围坐在长桌旁,跟着陶艺老师体验传统青花瓷绘制技艺。孩子们运用线条勾勒与分水技法,在素胚上绘出既传统又充满童趣的青花纹样,零距离感受非遗魅力。


这是新湖街道“山东手造进社区”系列活动的一个缩影,也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新湖街道积极开展“山东手造进社区”系列活动,让传统手工艺走出博物馆,走进群众日常生活。不仅让居民近距离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更为手工艺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传统技艺共传承,薪火相传新力量
“过去学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我都担心会失传。”70岁的剪纸非遗传承者徐胜云阿姨感慨道,“现在好了,街道组织我们进社区,没想到这么多孩子感兴趣。”

在新湖街道胜利社区,假期中每周二下午的手工课成为社区青少年们最期待的活动之一。从剪纸、绒花到扎染、陶艺,每期课程都座无虚席。每一堂课都充满了惊喜与趣味,让孩子们的假期不再单调。通过“山东手造进社区”系列活动,不仅减轻了家庭教育负担,还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学习和社交的平台,助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社区微业绽光彩,产业融合惠民生
在新湖街道顺城社区,利用闲置空间打造的“顺逸绣坊”刺绣手工活工作室,有效帮助有就业需求的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成为“社区微业”建设与“山东手造”非遗文化传承相结合的就业工作新亮点。“以前从没想过传统刺绣能变成就业技能,还能在家门口赚钱!”顺城社区居民吴丹的喜悦,展现了“山东手造”带来的民生温度。
同时,一些社区还引入设计力量,帮助传统手工艺进行创新改良,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和实用需求。新湖街道北营社区与专业设计团队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兼具传统元素和现代功能的手造产品,如融入社区文化元素的书签、社区元素的印章等,居民反响良好。
手造惠民润人心,点亮幸福美好生活
“山东手造进社区”系列活动开展以来,已覆盖全街道19个社区,开展活动300余场,直接参与群众达5000余人次。

在新湖街道丰华社区,75岁的刘世英阿姨已经成为社区手造活动的常客。“以前退休后总觉得没事做,现在学会了剪纸和缝纫,不仅生活充实了,还结交了不少新朋友。”不仅如此,山东手造活动还成为亲子互动的新载体。在新湖街道状元府社区,周末的手造亲子课总是名额爆满。“带孩子来体验传统手工艺,比玩手机有意义多了。”前来参加活动的年轻妈妈李明明表示。
下一步,新湖街道将继续开展“山东手造进社区”系列活动,带领广大群众学习非遗传统技艺,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让非遗文化触手可及,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石秀秀 通讯员|高珊
审核|王秀青 终审|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