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能帮我找副老花镜吗?”9月8日,德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德州市肛肠医院)肛肠一科 “悦心” 病房内,78岁的患者赵先生略带局促地问道。肛肠一科护士长吴苹苹立刻从护士站的“便民服务箱”里取出一副老花镜递过去,赵先生戴上后,笑着说:“这下看清楚了,太感谢了!”在肛肠一科,这样充满暖意的场景,每天都在病房里流转。
便民箱里藏巧思 小物件解决大难题
走进肛肠一科护士站,白色的 “便民服务箱” 与 “贴心管家” 整齐摆放,前者是患者的 “移动生活小站”,后者则成了临时存放遗失物品的 “爱心驿站”。
“常有患者不小心落下钥匙、手机等小物件,我们专门设了这个失物暂存箱,标注好存放时间,方便大家找回。” 吴苹苹指着贴有 “贴心管家” 的箱子介绍。

打开 “便民服务箱”,老花镜、创可贴、指甲刀、米尺、针线盒、吹风机、爱心糖果等物品摆放得整整齐齐。“这些东西不是凭空准备的,全是从患者日常诊疗的‘小难题’里总结出来的。”吴苹苹介绍,肛肠疾病患者术后行动多有不便,且诊疗过程中常有特殊需求,科室便设立了便民箱,并根据患者反馈不断补充物品。
箱子里的吹风机,是专为肛肠术后患者设计的“护理神器”。“由于肛周伤口位置特殊,潮湿的环境容易滋生细菌,甚至可能影响愈合,因此清洗后保持干燥至关重要。”吴苹苹介绍,对此科室特意挑选了低噪音、可调节微风档的吹风机辅助吹干清洗后的伤口,有需要的患者可随时到护士站取用。
爱心糖果则藏着对检查患者的“特殊关照”。做肛肠手术前,患者需严格空腹6小时,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群体,容易出现头晕、心慌等低血糖症状。“很多患者提前没有准备,有需要时,我们就递上一块糖,既能缓解不适,也能让他们少些焦虑。”吴苹苹说。
入院出院有“礼包” 患者群里连温情
对患者的关怀,从入院便已开启。“入院礼包” 里装有科室介绍、作息表、检查指引、爱心糖块等,刚入院的患者打开它,能快速熟悉环境、了解诊疗安排,消除陌生感。出院时,患者还会收到一份“出院关怀包”:用药指导单、功能锻炼计划、随访联系卡等资料被分类装入。“拿着这个袋子,回家康复心里特别有底。” 正在办理出院的患者刘女士笑着说。

更让患者安心的是专属交流群。患者入群后,既能收到定期推送的肛肠康复科普,出院后也能随时在线咨询病情,“感觉医生护士一直‘在线’陪着我们康复,特别安心。” 患者李先生在群里分享了自己的感言。
细节设计藏关怀 全流程服务暖人心
除了便民箱和礼包,科室的贴心服务藏在每个细节里。输液报警器成了无人陪护患者的“安全卫士”,当药液即将输完,报警器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护士及时换药瓶、拔针,确保患者输液安全。厕所墙上的挂钩与报警器,同样藏着巧思。挂钩方便患者挂输液袋;紧急报警器则安装在触手可及的位置,患者遇突发情况时,按下按钮就能快速联系医护人员。

就连病房隔帘,也经过特殊设计。所有病房均采用 U 字形隔帘,拉合后能围出相对密闭的空间。“术后在床上换药、擦拭时,拉上隔帘就像小单间,既保护隐私,也减少相邻床位干扰。” 刚做完痔疮手术的李先生,对这一设计赞不绝口。

医护人员还会根据患者病情嘱咐饮食,比如“术后前三天以流食为主,可喝小米粥、蔬菜汤,避免辛辣油腻”;遇到情绪焦虑的患者,医生护士会抽出时间陪他们聊天,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病情,帮患者卸下心理包袱。

“肛肠疾病患者往往伴有难言之隐,治疗不仅要靠精湛医术,更要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怀。”医院院长、肛肠一科主任孙广龙表示,科室以 “惟用心方能成就经典” 为核心文化,结合8S精益管理理念,打造了“初心”“同心”“真心”“诚心”等 13间特色病房,并将13“心”的关怀藏进诊疗的每个角落,用实打实的贴心举措,构建起 “入院—诊疗—出院—康复” 全流程暖心服务矩阵,让患者的就医之路少了顾虑、多了温度。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见习记者|张丽娜 通讯员|李照起 徐莹 编辑|张丽娜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