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秋收时节,连日持续阴雨天气使土壤含水量趋近饱和,“三秋”生产面临抢收难、晾晒难、保粮难的三重困境。面对严峻形势,平原县发挥多方合力,全力推进玉米收购、烘干、仓储等工作,在雨幕中筑起一道守护秋粮安全的坚固防线。

10月9日,位于桃园街道的平原土地鲁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各种烘干设备高速运转,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上午9点,一辆辆满载玉米的拖拉机陆续驶入院内。来自桃园街道大岳村的村民韩云就在其中。据悉,她家今年种了7亩地, 9月底就完成了玉米抢收,但是连日来的阴雨天气,给玉米的晾晒储存带来难题。“粮食抢收下来却没地方晾晒,心里又愁又急。昨天看到村里发了鲁望公司收购玉米的通知,我赶紧就把玉米送来了。”韩云激动地说。
据了解,为解决农户“晒粮”难题,鲁望公司紧急调塔调仓,并于10月8日上午11点对外发布了收购玉米的通知。“之前都是处理大批订单粮食和公司自己的粮食。今年为了缓解农户压力,我们发布了敞开收购带棒普通玉米、糯玉米及籽粒的通知,只要质量过关随到随收。”鲁望公司种植经理何石宝介绍,通知发出1小时,就有农户陆续送粮过来,一直忙到晚上9点,半天时间就收购了100多车玉米,总重量约300吨。“公司现有13台烘干机和2个烘干塔,共15台烘干设备同时运转,日烘干能力可达1000吨。”何石宝说。
恩城镇为农服务中心,也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来自该镇梁庄村的种粮大户吴光远正忙着卸玉米。他今年种植了400亩玉米,目前已收获近半。“往年都是自然晾晒,今年雨水多,直接烘干售卖,既省心又放心。”吴光远说,他已连续3天送粮,售粮已达15万公斤。“今年多亏有了这项及时、高效的烘干服务,否则只能等晴天或者运到远处的烘干点,那时损失就大了。”吴光远说。

恩城镇为农服务中心由平原县乡村振兴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建设。据该公司工程部部长翁建介绍,中心于10月4日正式投用,配备有1台大型烘干设备和9个标准化粮仓,每日可烘干粮食1000吨,仓储容量达2.2万吨,能够服务周边约5万亩耕地的粮食处理需求。
截至目前,平原县已发放粮食存储、烘干技术明白纸3000余份,发布技术指导视频3期,由40余名农技专家组成的6支服务小组,开展“一对一”田间指导,解决农户生产难题。未来几天,平原县将紧盯天气变化,持续下沉技术力量,统筹调配农机、农资,在抢收秋粮的同时做好秋种筹备,确保“三秋”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守护好农民的“粮袋子”。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邓静 通讯员|辛凯 王丁 编辑|刘勇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