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守正创新,护佑健康。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践行“内涵式、安全式、和谐式”发展理念,高质量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征程中,一批批名医专家以精湛医术筑牢健康防线,以高尚医德诠释医者大爱,以清廉医风践行行业担当。为了展示医术、传承医德、引领医风,医院特开设【医脉传承】名医专家风采展示系列专栏。本专栏将聚焦齐鲁德医知名专家的从医之路,展现其深耕临床、传承创新的风采,彰显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文化精神内核,引领齐鲁德医年轻一代医者们感召力量、传承精神,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为推动区域内健康事业发展凝聚力量!
专家简介

张之营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脑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外伤、功能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坐诊时间:周三全天(中心院区);周五上午 糖尿病足专病门诊(中心院区)。
在齐鲁医院德州医院神经外科领域,有这样一位令人敬仰的专家。他从医36载,始终以赤诚之心守护患者生命,他凭借精湛医术,让无数濒临绝境的患者重获新生,他用温暖与责任,在医患之间搭建起信任的桥梁。他,就是张之营,一位在神经外科领域的“生命守护者”。
以真心换真情 医患之间的温暖羁绊
“把患者当家人,把患者当成自己的重点服务对象,全身心投入到治愈患者当中。”这是张之营常对年轻大夫说的话,也是他从医多年始终践行的准则。在他看来,医生的真心,患者永远能感受得到——治疗过程充满挑战,即便面对难以逆转的病情,只要付出真心,就能收获患者的理解与信任。

张之营刚参加工作时,科室老主任接诊过一位胶质瘤术后颅内感染的患者。老主任每天为患者做腰穿治疗,老主任的细心与耐心使患者及家属感到温暖,满怀感激。
张之营常说:“病人家属心里都有数,他们记着医生的付出,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谢。这份信任和心意,是当医生最珍贵的收获。但作为医生,我们得守住底线,治病救人不是为了回报,恪守职业道德、不辜负每一份信任,才是对患者最好的回应。”
以匠心铸医魂 绝境中创造生命奇迹
神经外科被称为“医学领域的珠峰”,面对的多是颅内血肿、脑损伤等凶险病情,每一次手术都是与死神的较量。而张之营凭借精湛的医术和“永不言弃”的信念,一次次在绝境中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他曾接诊过一位因三轮车翻车重伤的女孩。当时女孩颅内血肿严重,血压不稳定,家属已濒临放弃。张之营鼓励患者家属“不能放弃任何一个生命”,立即为女孩开通双静脉通道,紧急手术。第二天查房时,女孩已能稳稳坐起,如今早已长大成人。
曾有一位因车祸伤导致全身多处骨折且术后出现罕见的体温不升症状(体温调节中枢受损)的患者,张之营反复研判,判断是脑干受损影响中枢体温调节,果断使用激素治疗,第二天患者体温便恢复正常。后续患者因经济困难无奈出院,张之营仍放心不下,联合中医科专家主动上门诊治,最终控制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症状。如今,患者不仅康复,还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以责任传薪火 医者精神的传承与坚守
在张之营看来,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要会做手术,更要懂得“该做什么手术、什么时候做手术”,这是比技术更重要的“医者智慧”。

在诊疗中,他坚持“细心沟通、耐心解释”。门诊时,他会详细询问病史、耐心讲解病情,告诉患者“是什么病、怎么治、预后如何”,还主动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患者咨询。他常说:“看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做一例手术出一例精品!”
作为前辈,他更是不遗余力地传承医者精神。对年轻大夫,他强调“尊重老师、打好基础”,从解剖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理论,到手术操作技巧、医患沟通方法,都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他常常告诫年轻医生“要有好体力、好心态,手术中不急不躁”,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年轻人快速成长。
从1989年毕业踏入医坛,到如今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张之营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他用36载的坚守证明,医者仁心,不仅是一句誓言,更是融入血脉的责任与担当;精湛医术,不仅是一种能力,更是对生命最崇高的敬畏。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位“生命守护者”仍将继续在神经外科领域前行,用爱与责任,守护更多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李梦娇 编辑|张丽娜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