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固有的认知里,化疗效果似乎总与强烈的副反应“绑定”在一起——反应越大,意味着药效越强。那么,当副反应显著减轻时,是否就意味着药物失效或身体产生了耐药性呢?其实这一变化背后,隐藏着关于化疗效果评判的科学真相,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
副反应消失了,是产生耐药了?
患者李先生因为肿瘤无法手术切除,需要进行化疗控制病情。前两次的化疗,李先生都出现了副反应,恶心、呕吐、掉头发,睡眠也受到了影响。可奇怪的是,到了第三次化疗的时候,除了头发没有长出来之外,恶心、呕吐等副反应几乎完全消失了。李先生心里犯嘀咕,难不成是身体产生耐药性了?还是化疗药物不起作用了?

专家解读
其实,任何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都可能产生相应的副反应,但是副反应的种类、程度与患者自身有关,同时与药物的剂量及用药的频次也有一定的关系。
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医师毕延红说:“化疗药物所产生的恶心、呕吐、脱发等副反应,与化疗效果没有直接的关系,并不是说副反应越大化疗效果就越好。想知道化疗到底效果好不好,科学客观的方法就是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通过CT或MRI(磁共振)来准确评估肿瘤的变化。”
专家简介

毕延红 副主任医师
专业擅长:肺癌、消化道肿瘤及恶性淋巴瘤的综合诊治。熟练、规范应用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法,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担任山东省医师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等。
门诊坐诊时间
毕延红:每周三、周六

长按二维码在线预约
预约电话:0534-2488088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王晓军 编辑|张洁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