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山东海创空调有限公司一批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出口东南亚。该产品是压缩机循环做功换取空气中热量的装置,其压缩喷气增焓技术保证机组在-25℃高效制热,能效比高出常规机组80%。“以前出口订单很少,出现故障维修人员要跨国维护,不仅维修成本大,也给客户带来不便。如今,数字化远程监控产品运行状态,提前预警。出口订单越来越多了。”公司总工程师罗玉斌表示,目前企业订单已排到明年1月。
这批出口产品,从订单签订到产品出口仅用了15天。“产品优质,供货及时。”这是外国客户对这批“武城造”的评价。外国客户在建工程通风系统是由多系列产品组装建造,得益于这次愉快合作,时隔1个月,海创公司邮箱再次收到外国客户求购邮件:15台主机、100台末端卡盘。
跨国订单交付仅用10余天,且被客户称赞为“优质”“及时”,企业是如何做到的?
数笔配套产品订单背后,是武城产业集群的实力彰显。海创园区现已入驻优质企业14家,多数企业为海创提供优质配套,可以及时响应,快速交付。“原厂址产能有限,不敢接大订单。我们第一个搬进海创园区,不仅生产规模扩大了5倍,而且实现了智能化管理。”山东澜清源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吉禄说。园区按照“集群化、智能化、品牌化”要求,新建标准化厂房28栋,总建筑面积近35万平方米,安装数字化生产线160条,采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服务平台、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等软件系统,打造高度自动化“灯塔工厂”。
在当地鲁权屯镇,包括海创在内几家龙头企业,更是辐射带动上千家沿链配套企业发展。
“优质”——当地连续7年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一手帮助70余家企业与中国科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2项;一手发布差异化发展指导文件,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走“差异化”“唯一性”谋发展的新路子,金信纺织空调、汇东工业风机、兴恒蘑菇方舱、澜清源工业环保设备……一批找准路子的企业,已在市场细分领域占有较大份额,营造了“追求品质、质量第一”的浓厚氛围。
“及时”——50年历史300亿级产业一路走来,无不在讲述这座鲁西北小城产业家底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直到如今不仅“优”,而且“全”的故事。武城县现已构建起涵盖主机、风机、风管等8大系列、3500多个品种的全链条生产体系。龙头企业、技术供应商、部件配套商……聚集一地,协作共赢——龙头带来技术支持、市场资源,配套企业凭借生产工艺优势保证质量,提升龙头产品整机品质。产业聚集,节省了物流、考察等多项成本,这为武城企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应对产业集群发展不利因素,当地对违法企业进行反向约束,建立违法企业“黑名单”,通过案例曝光,联合惩戒,切实提高违法生产经营成本。探索出“共享工厂”模式显示出武城企业的创新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扶“优”、治“劣”、提“中间”,武城打造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环境。这也就有了如今,一产一链一群根深枝繁叶茂的“武城暖通”。
9月底,武城县发布“武城暖通”区域公共品牌,首批10家企业获得品牌使用权。这标志着江北最大暖通空调产业集群——武城暖通产业正式迈入品牌化、协同化发展的崭新阶段。“武城暖通”区域公共品牌的发布,可进一步扩大武城暖通产业在全国的影响力,形成整个产业“抱团打天下”的局面。
“通过每年的梯次培育,并由政府背书的形式授予企业公共品牌的使用权,可形成企业强化产品质量管控,积极争创公共品牌效应,从而促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武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刘杰说。
今年,武城提出“一体两翼”发展思路,其中“两翼”之一即“工业转型升级”。
部署中,对暖通空调产业“一链一策”定目标、定方案,这释放出以工业转型升级为核心,推动暖通空调产业跨越发展的强烈信号:将深入实施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三年行动;以被列为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为契机,打造集集采、集售、招商、研发、资质、监管等功能于一体的全链条大型服务平台;拓宽应用场景,实现从传统领域到多场景应用的“华丽转身”;其中还包括在9月底已推动落实的——打造由政府背书的“武城暖通”区域公共品牌。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5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其中,武城县暖通空调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入围,成为德州市唯一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强化产业链协作、完善配套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协同发力,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武城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范忠新说。
“中央空调德州造,生产基地在武城。”
告别群山无峰,迎来群峰竞秀——海创公司打造出高度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灯塔工厂”,生产效率实现了10倍的飞跃提升;贯科公司3米高、8米长的巨型风机检测设备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通风检测设备之一,能实时精准显示风机的能耗、风量、风压等核心数据;隆达空调公司研发的EC智能新风换气机,真正开启了“指尖上的空气管理”新时代……武城在全国率先编制暖通空调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制定15项团体标准,推动近60家企业产品通过CRAA认证,暖通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60%。
武城产业升级的成果在国际展会上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刚举办不久的山东武城精准采购对接会上,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客商与武城暖通企业签署产品采购意向协议,合同金额高达1850万美元。目前,当地已通过10万在外武商布局全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并在泰国设立了山东首个县级行业协会海外办事处,深度开拓东盟市场。
从“汗水工厂”到“灯塔车间”,从价格厮杀到标准输出,武城暖通走过的路,恰是传统制造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 | 张振旭 编辑 | 张志宁
审核 | 王贺 终审 | 杨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