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档案馆探索“档案+思政”育人新路径:档案“活起来” 思政教育入心田

市档案馆坚持以“创出特色、提升服务、培育品牌”为引领,突出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档案+思政”育人新路径,让沉默的档案开口说话,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构建“档案+思政”育人大格局

今年烈士纪念日,德州市天衢东路小学50余名师生走进市档案馆,开展了一场以“红领巾走进档案馆·档案馆里的思政课”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今年7月,市档案馆联合教育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档案赋能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案》,明确以红色档案资源为依托,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厅为平台,构建“立体化”思政教育档案阵地、开发特色教学资源、开展宣讲培育计划、打造红色教育品牌等重点任务。突出市县联动,选取6个县级档案馆同步开展试点,实现资源共享、步调一致。

同时,市档案馆与德州学院共建“档案馆中的思政课堂”,推动档案资源系统性、创造性地转化为优质教育资源。“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协同发力、同频共振的育人合力,为后续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市档案馆宣传教育科科长崔珠坤说。

打造沉浸式思政教育新课堂

9月2日,“红色思政·档案”活动在全市开讲,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10万余名中小学生聆听红色档案,了解革命历史与德州的城市变迁。

将档案馆从“史料仓库”转变为“思政课堂”,我市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让思政教育变得可触可感、生动鲜活。“行走的思政课”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今年8至9月,天衢新区东七小学、解放南路小学、天衢东路小学等学校学生分批走进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家乡的沧桑变迁。活动开展以来,共接待教学实践参观1000余人次,让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从书本概念转化为真切的情感认同,实现思政教育“入耳”“入心”。

擦亮档案育人特色品牌

“档案+思政”的探索,最终目的是赋能青少年成长。市档案馆副馆长胡春晓介绍,档案馆正致力于将这一创新模式常态化、制度化、品牌化。

市档案馆将继续深化馆校合作,持续挖掘红色档案育人资源,不仅让学生“走进来”感受档案文化魅力,还计划让他们亲身体验档案修复、档案整理的过程,实地参观档案库房,引导他们从小建立档案意识,学会将自己的成长档案“收集好、保管好、利用好”。

“此举旨在将档案所蕴含的尊重历史、严谨求实、面向未来的精神,内化为学生们的宝贵品质。”胡春晓表示,要让档案“活”起来、让思政“实”起来,赋予档案时代生命,不断激励广大青少年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筑梦未来。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双双  通讯员|黄丹羽  编辑|黄晓龙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