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守正创新,护佑健康。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践行“内涵式、安全式、和谐式”发展理念,高质量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征程中,一批批名医专家以精湛医术筑牢健康防线,以高尚医德诠释医者大爱,以清廉医风践行行业担当。为了展示医术、传承医德、引领医风,医院特开设【医脉传承】名医专家风采展示系列专栏。本专栏将聚焦齐鲁德医知名专家的从医之路,展现其深耕临床、传承创新的风采,彰显医务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文化精神内核,引领齐鲁德医年轻一代医者们感召力量、传承精神,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为推动区域内健康事业发展凝聚力量!
专家简介

梁玲 眼科主任医师、知名专家、教授。对眼外伤、眼眶及眼整形、各种类型白内障、屈光不正、青光眼、眼底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复杂白内障手术、飞秒/准分子屈光手术、各种眼部整形手术。
坐诊时间:周一全天、周三上午(新湖院区)
在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提起眼科主任梁玲,同事和患者们总会想起那双透过显微镜专注而温和的眼睛。三十六载春秋,她将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光明事业,用精湛医术为无数患者擦亮“心灵之窗”,更以仁爱之心温暖着每一个渴望光明的灵魂。
初心如光 点燃一生的“光明情怀”

“在淄博实习时,虽然只在眼科待了两周,但看到失明患者重见光明那一刻的喜悦,我被深深触动了。”谈及与眼科的结缘,梁玲眼中依然闪烁着当年的热忱。正是这份对“光明事业”的向往,让她毅然选择了眼科,并将这份“光明情怀”坚守了三十六年。
她始终记得刚入职时科室老主任刘玉崑的教诲:“眼球是人体最精密的器官,眼科医生是微雕和修复大师,做眼科手术必须稳、细、巧,还要灵活。”这句话成为她行医路上的座右铭。在她看来,眼科手术不仅需要“稳、细、巧、灵活”的手上功夫,更需要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完美的追求。
匠心守护 在方寸之间创造生命奇迹
在梁玲三十六年的临床生涯中,有两个病例格外令她动容。
一位20多岁的小睑裂综合征患者,因先天性疾病导致双眼细小、眼皮无法抬起,先后经历两次失败手术后,不仅外观未改善,更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早早辍学,不愿与人交流。面对这个眼部结构已遭破坏、疤痕累累的棘手病例,梁玲没有退缩。
“疾病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我决定尽我所能帮助他。”她创新性地融合南北两派整形技术之长,采用改良式手术方案,成功为患者实施了眼内眦成型术和额肌瓣悬吊术。当拆线后患者第一次在镜中看到全新的自己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一刻,所有艰辛都值了。”梁玲回忆道。
另一位高龄复杂白内障患者,因多年前的青光眼手术导致眼部粘连,视力仅存光感,生活无法自理。面对高风险手术,梁玲没有回避,在充分沟通后,为患者实施了复杂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及瞳孔成型手术,让老人重新看清了家人的模样。
开拓引领 打造区域眼科医疗新高地
担任科主任期间,梁玲以远见卓识推动科室跨越式发展。她积极改善就医环境,筹建独立的高标准眼科层流手术室;优化诊疗流程,让患者就医更加便捷;大力推动亚专科建设,先后成立视光中心、干眼门诊及眼底病专业。
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开展了弱视治疗训练、新生儿眼底检查、白内障超声乳化、微创玻璃体切割、飞秒/准分子屈光手术、青光眼小梁成形术、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玻璃体消融术、干眼综合治疗技术、复杂眼睑整形修复等多项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技术。眼科被评为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多次荣获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一、二等奖,夯实了在德州眼科领域的领军地位。
“医学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创新,才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梁玲说。
薪火相传 倾心关爱成就专业光明

对于年轻医生的培养,梁玲寄语:“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她希望年轻医生能踏实学习,保持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医学这条路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她经常与年轻医生分享,“当患者揭开纱布重见光明的那一刻,所有的疲惫和付出都会化为无比的欣慰和成就感。”
如今,梁玲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用三十六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倾心关爱世界,专业成就光明”的座右铭。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医者对事业的执着、对患者的关爱,更看到了“医脉相传”最生动的体现——不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医德与仁心的延续。在光明的道路上,梁玲依然在前行,用她的专业与仁爱,继续为更多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通讯员|李梦娇 编辑|张丽娜
审核|滕璐 终审|李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