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 德州日报社组织党员赴红旗渠开展现场教学活动

9月27日至28日,德州日报社组织2023年度受表彰的优秀党员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红旗渠开展现场教学活动。其间,学员们通过参观红旗渠纪念馆、谷文昌故居、扁担精神纪念馆,现场感受共产党领导下的林县人民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在太行山上创造出的人间奇迹,了解谷文昌这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的感人事迹,学习几代供销社人用心血和汗水凝聚而成的“扁担精神”,接受了一次高质量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进一步凝聚起推动报社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27日下午,学员们辗转5个多小时,抵达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

在这里,大家依次参观了“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红旗引领,创造奇迹”“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山河巨变,实现梦想”“继往开来,精神永恒”等展览内容。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段段感人的影像、一件件珍贵的实物,再现了当年干部群众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修建红旗渠的奋斗场景。听着解说员述说“党的领导是实现引漳入林的关键所在”“困难欺负的往往是胆小鬼、懦夫、懒汉,怕的是勇士和好汉”等故事,大家由衷感叹红旗渠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大家表示上了一堂精神大课、文化大课,思想上受到了强烈震撼、精神上受到了深刻洗礼。

走出纪念馆展馆,大家来到了红旗渠分水闸和红旗渠纪念碑。回顾了红旗渠振奋人心的通水时刻,大家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红旗渠不仅仅是一条水渠,更是一面艰苦奋斗的旗帜,是革命精神的实践,是征服自然的壮举,是众多林县人民心中实实在在的生命渠、幸福渠。

随后,学员们穿过象征红旗渠精神的“红飘带”,走过蜿蜒曲折的“水长城”,来到红旗渠的重要咽喉工程青年洞。大家拾阶而上观看修渠时刻下的责任界碑,眺望“人工天河”,并在青年洞前面向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誓言响彻云霄,激荡着每一位学员的心房。大家一致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好红旗渠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忠诚尽职、奋勇争先,敢想敢干、勇于拼搏,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努力推动报社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28日上午,学员们首先来到位于林州市石板岩镇郭家庄村南湾自然村的谷文昌故居。在这座由11间老屋组成的简单院落里,陈列了谷文昌的部分遗物和一百余幅珍贵图片。院子当中,大家顶着蒙蒙细雨,听讲解员生动细致地介绍谷文昌同志积极投身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致力于建设发展的革命经历,特别是他从1953到1964年间,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如何带领东山人民矢志不移植树造林、根治风沙,从根本上改变东山生态环境的感人事迹,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

离开谷文昌故居,大家来到石板岩镇的扁担精神纪念馆。20世纪40年代,石板岩镇有326个自然村和8000多人口,但方圆89平方公里范围内却没有一个小货铺,群众物资十分匮乏。林州市石板岩供销社职工们凭借一根扁担,解决了太行山深处老百姓自给自足不能解决的问题。扁担精神纪念馆以“扁担精神”的发展历程为主线,从“一根扁担创家业”“一分一厘持家业”等六个部分展现20世纪后半叶波澜壮阔的为民精神。

从红旗渠精神到扁担精神,学员们在两天的学习中,思想上受到教育、灵魂上得到洗礼。大家纷纷表示,将传承先辈精神,肩负使命,矢志不渝做好本职工作,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进一步讲好“德州故事”,奏响时代强音,在宣传工作上展现新气象、取得新作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王贺 王志伟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