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消费投资“双引擎” | 聚焦德州市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③

山东黑马智慧冷链物流果品批发市场内,消费者现场采购商品

市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消费拉动增长的主动力作用,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更大力度实施服务业六大攻坚行动,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

促消费与扩投资,进一步彰显了扩大内需的鲜明导向。强化消费和投资之间的互动互促,注重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城市及园区功能,培育消费增长点,既拉动投资,又促进消费。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举措,将点燃消费、投资“双引擎”,打出扩大内需组合拳。

“会议着重强调要抓紧抓实提振消费、扩大投资,我们要在提振大宗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扩大服务消费、创新消费场景上加力提效。”市商务局局长夏连红表示,将开展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坚持供需两端发力,既抓眼前,又谋长远。一手抓当前,促消费政策落地;一手抓引流,扩能项目建设,加快区域消费中心城市重点项目、重点事项落实。

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已然成为全方位扩大内需的重要发力点。

我市精准聚焦扩内需、促消费核心任务,推动以旧换新加力扩围,促进汽车、家电、家居等品质消费,谋划推出系列促消费活动。在攻坚服务业方面,通过抓升规纳统、抓招引培育等举措,确保批零住餐等指标稳步增长。

“我市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全面提升数智、绿色等融合消费水平,积极发展个性化定制消费。”市商务局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科科长孟繁云表示,今年将大力培育新型消费,促进多业态融合,加快发展直播电商,鼓励德百等大型商超和特色商业街引进品牌首店,推动德州天衢国际会展中心(天衢博览广场)尽快启用,支持开展首发、首秀、首展等活动,为城市消费注入全新活力。

聚焦项目建设,筑牢服务业发展支撑。我市紧紧围绕高端化生产性服务业、高品质生活性服务业和高能级服务业平台建设,谋划培育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建立2025年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库。

我市将下大力气培育服务业新增长点,引导各县(市、区)立足本地产业优势和资源潜力,围绕与制造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科技服务、信息软件、创意设计、商务服务等领域,加快培育服务业集聚区、创新中心、两业融合试点等平台载体,并利用这些平台载体带动本地企业发展壮大,实现产业集群式发展。

“我市启动规划建设京铁德州物流园等重点项目,推动济铁平原物流园争创国家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市物流会展发展中心副主任史磊表示,我市将注重生产性服务业补短板,落实国家降低物流成本政策,加快发展多式联运,重点培育大宗货物配发企业。

会议提出,积极创建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新消费品牌创新试点城市。

“我们将充分发挥德州产业优势,积极打造德州消费名品,抓好本地市场拓展;紧紧抓住春节消费契机,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工厂直播’,扩大网络销售市场;积极组织好东南亚供应链对接会,高调推动本土企业产品出海。”市工信局局长孙洪魁说。

我市将引导消费品企业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专项行动,推动实现资源数字化、生产柔性化、产业链协同化,提升消费品企业品种引领力、品质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鼓励消费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优质品牌。

“依托鲁北大数据中心项目,瞄准京津冀地区开展数字经济专题靶向招商、精准招商和补链招商。”市工信局副局长楚华卫说,目前,我市已与浪潮集团、中国电子云、国电恒嘉、吉大正元等10余家企业签订入驻协议,与山东未来集团、中科曙光开展项目二期合作,北京拜尔贝克、河南多鲸、中科一华、智广海联等40余家企业将在教育医疗、数据标注、应急环保等领域开展合作。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有效投资能促进供需两端共同受益。我市将滚动实施好“三个一批”,加快推进400个省市重点项目,支持服务好先导科技、华鲁恒升大氮肥、景津过滤装备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重大交通设施项目建设,争取内河航运等尽快纳规。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胡兵 编辑|崔广旭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