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以来,有关重大项目和重点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硬件建设成效显著。但在消费软环境品牌打造上,特色还不够亮,对外地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够强。2024年1-11月,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421.5亿,增速居全省第12位,说明我市在区域影响力和消费带动力方面,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扩内需促消费,尤其是淄博、哈尔滨等地还在软环境上下了大力气,收到了超额回报,给我们许多启示。为此,建议:
一、坚持厚德为基,靠诚信赢得消费者。一方面,继续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在全体市民中加强人文教育,形成思想共识。结合“德文化”开发文创产品,融入虚拟现实、全息投影、智能导览等技术,让实物承载德文化、科技传播德文化,鼓励干部职工懂流量、用流量,传播正能量。对外地消费者特别是自驾游、房车游的客人,做好全方位服务。让更多的外地客人来到德州,时时处处能体验到德州的文明热情和“德文化”的人文厚重,切实增强外地客人“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城市依恋感。另一方面,大力深化提升“诚信德州”品牌。号称6A级景区的许昌“胖东来”超市,吸引众多外地消费者前往,蜂拥抢购,甚至限时排号,形成了“胖东来”消费现象。建议实施全市商超服务和住宿餐饮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大力倡导诚信经营理念,向“胖东来式”优质服务看齐,打造“诚信德州”“消费去德州”的好口碑,形成一批标杆企业,带动全市服务行业质量整体提升。
二、坚持用智利民,以智慧服务消费者。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提升移动网络质量,大力支持数字技术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形成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消费模式,让消费者更加便利。大力优化提升基础设施智慧服务能力,在市区主干道,拓展绿波带范围,方便外地人来德消费。进一步协同优化偏远县市及周边河北等地的公共交通,将各重点消费聚集地建设成公共交通枢纽。鼓励支持大型商贸服务企业开拓下沉市场,开设社区连锁超市;支持家政保洁等服务通过电商平台承接业务。
三、坚持依法筑底,用法治保护消费者。面对实时都在“直播”的社会,有关部门要坚持依法办事,固定流程,用好尺度,时刻保持对法律法规和纪律的敬畏之心,公开公正透明行使职权。进一步优化治安管理,从进入德州到离开德州,让大家感受到安全舒心。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联动,使消费者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得到便利保障。出台各类工作服务标准,让优质服务和文明执法形成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投诉热线办理流程,畅通消费者投诉和维权渠道。坚决打击虚假广告、网络欺诈、泄露信息等行为,加大惩处力度,规范服务市场秩序,打造公平的消费环境。对在德州购物的消费者,在处理网上和电话投诉维权方面,要积极主动,依法帮助消费者获得合法赔偿,无论线上线下,让更多的人放心在德州消费,争取在优化德州消费软环境方面打出品牌。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张志宁 刘振兴 编辑|崔广旭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