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聚焦③ |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时专门提出“加力提效绿色低碳转型”。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深刻转变,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我市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记者 刘振兴 摄

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生态环境年度目标全面完成,优良天数比例改善幅度全省第一;5家企业入选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单位GDP能耗下降21.7%,新培育省级绿色制造单位26家,地热供暖面积超过1800万平方米,新能源发电量占比连续四年居全省首位……翻开2024年的成绩单,一项项数据映射我市绿色低碳转型的工作成效。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立足新起点,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我们不仅要守好‘战果’,还要持续完善更加严格、更为全面深入的体制机制,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岳红星表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全力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切实做好全市重点项目环境要素保障,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塑造绿色低碳转型新优势。

为了落实落细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保工作的安排部署,陵城区将“绿色低碳转型”定为今年重点工作的必答题之一。“我们将在地热、储能、新能源三个方面走好绿色转型之路。”市人大代表、陵城区委书记张传军表示,今年陵城区将新增地热供暖面积100万平方米,确保到2026年实现“地热代煤”;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重点项目,持续壮大储能产业链。

优结构调产能

推动产业发展清洁化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优化绿色低碳产业生态。

当前,我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偏重,能源对外依存度较大,优化能源结构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此,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新能源材料产业发展,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坐落于天衢新区的瑞冬集团,是一家集中央空调、通风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安装及维保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企业,年产值达40多亿元,今年,集团通过绿色低碳技术革新,成功推出了一系列能效比和季节能效比高于行业标准的产品,可有效减少废气排放达60%以上,生产过程中能耗下降10%,全年综合运行能耗可降低50%,大幅减少能源消耗。

市人大代表,瑞冬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文晖表示,公司今年将继续加大地热能产品研发力度,抢抓我市地热规模化开发的市场机遇,进一步对生产车间进行全面升级,降低生产能耗,确保减排工作扎实推进。

提及能源结构调整,市政协委员,德州恒力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飞感触颇深。“优化绿色低碳产业生态,是我们在市场中站稳脚跟的关键。恒力电机将凭借自身技术积累,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努力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助力德州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为绿色低碳产业生态注入新活力。”他认为,德州在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中,搭建创新平台与培育新兴产业至关重要,希望市委、市政府可以整合本地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资源,构建相关产业的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支持更多本地企业共享研发设备与数据,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加速成果转化。

致力生态修复

构建绿色生态体系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如何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实施“四源八廊”绿化提升工程,完成造林 2.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0平方公里,建设省市级美丽幸福河湖5条,创建绿色矿山60处。

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运河两岸留白万亩,设立“不开发区”。该区域包含“两带三区”,其中“两带”为运河生态林带和西陈沟生态林带,“三区”是西南垃圾处理企业隔离林区、中部企业降尘林区和西北防风林区。“两带三区”范围内,种植了刺槐、国槐等49个树种,已让近千亩废弃地成为森林公园。目前,这片区域内,栖息的鸟类已达100余种,里面不乏中华秋沙鸭、黑鹳、大鸨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最近两年,齐河县马集镇潘庄村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不小的改善。潘庄村境内的潘庄引黄干渠是引黄济津的渠首,黄河风情特色民宿、黄河第一驿站、生态采摘园等景点和设施星罗棋布,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游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列为重要工作之一,为我们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市水利局局长李守学表示,全市水利系统将聚力改善水生态环境,继续发挥河湖长制制度优势,持续开展“河湖长巡河+河长办暗访督查+卫星遥感监督+高塔瞭望监控”,推动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同时,依托现代水网建设,加大河湖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力度,抓好河湖生态补水,持续保障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推动河湖生态环境稳定向好,努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民富”的美好愿景。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董天力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