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工作,要坚持干字当头。当下,推动经济持续向好面临较大压力,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在此情形下,强化正向激励,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让干部“想干愿干积极干”,就显得尤为关键且迫在眉睫。
完善精神激励机制,让干部思想上有动力。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夯实干事创业的思想根基。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着力提升“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觉悟和境界。
二是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汲取奋进不怠的动力源泉。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和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三是用党的奋斗目标鼓舞人、激励人、感召人,激发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满腔热忱投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来。
强化政治激励作用,让干部政治上有奔头。
一是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用好一个人能激励一大片。因此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将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严把政治关。突出实绩导向,注重实干担当。对那些在高质量发展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及时提拔重用,真正让有为者有位。对那些默默耕耘、勤勉尽责的“老黄牛”式干部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让他们有动力、有希望。
二是进一步拓宽干部晋升空间。适当优化领导岗位的设置,为更多干部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创造公正的政治晋升环境,确保那些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干部能够通过透明、公正的晋升机制实现职业发展。优化职级资源配置,向实绩突出、勤勉实干的同志倾斜,让辛勤付出者得到应有的回报,充分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三是完善容错免责机制。一方面,对干部在推进改革创新、积极干事创业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应容尽容;另一方面,对受到不公正对待或诬告陷害的干部,要及时澄清事实、恢复名誉。同时,要准确把握容错的具体情形,正确处理执纪问责与容错免责之间的关系,避免容错机制被滥用或误用。
调整物质激励结构,让干部生活上有保障。
一是强化薪酬激励制度支撑。系统梳理领导干部薪酬激励相关政策,厘清禁止性条款和保障性范畴,据此形成物质激励的正负面清单。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岗位的职责与特点,制定差异化岗位激励系数标准;建立与绩效考核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构建起科学规范的领导干部薪酬激励制度框架。
二是注重多元化激励。突破单一化局限,设置差异化激励模块,通过多层次、多维度实施路径,确保激励效能具有长效性和系统性。
三是严格按劳分配。从制度层面保障劳动价值与激励分配的匹配度,激发干部队伍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潜能。
构建情感激励机制,让干部精神上有温度。
一是增强对干部的人文关怀。当干部面临职务变动、家庭变故等情况时,及时开展谈心谈话,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以此增强干部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二是深入推进评先评优活动。针对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锋模范人物,予以表彰与奖励,着力选树担当作为的先进典型,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促使广大干部见贤思齐,激励大家实干进取。
三是重视发挥荣誉的激励作用,切实增强干部的工作荣誉感与责任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作者|沙玉霞 编辑|崔广旭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