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德州晶华药用玻璃有限公司智能洁净车间内,一只只中硼硅注射剂瓶依次下线,迅速进入AI智能激光自动检测设备接受“严苛体检”。随后,经立体仓库自动出货,运往全国各大药企。
“中硼硅注射剂瓶主要应用于生物医药产品领域,在耐水性、化学稳定性、抗冲击性能等方面远优于普通药用玻璃瓶,对于保证药品的安全至关重要。”晶华药玻董事长田文顺手持样品,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只见他用力一抛,药瓶从3米高的空中自由坠落,在地面上发出清脆声响后,却完好无损。
“我们的质量内控标准比国外还要高。自主研发的中硼硅药用玻璃产品,不仅具备超强的抗冲击性能,在温度适应性上更是表现卓越。其抗低温范围可拓展到-90℃以下,高温耐受极限能达到450℃以上 ,远超一般玻璃材料的适温范围。”田文顺说。
晶华药玻成立于2009年,是国内知名的药用玻璃专业制造商,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几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能够为制药企业提供医药专用玻璃瓶的企业,在国内抗生素药用玻璃行业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23%,居全国第二。2023年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此前公司的主导产品是钠钙药用玻璃产品,在这一领域,我们已做得非常成熟,产品市场涵盖哈药集团、东北制药等全国头部药企。但我们始终秉持创新精神,力求在中硼硅药用玻璃材料上突破国外技术垄断。”田文顺称,2021年,企业组建了30多人的研发团队,全力布局中硼硅药用玻璃的研发与应用。
突破“卡脖子”技术,企业在研发中面临两大难题:一是中硼硅的配方和生产参数把握难度极大,二是严格标准下的成品率极低。为此,企业在原料筛选、微量金属成分控制等诸多环节中不断调整,最终在1400多个组合方案中拿出最优选项,将其选为药用玻璃瓶“专属配方”。
在晶华药玻新投用的智能生产线上,整个生产链条均实现自主创新,囊括24项创新技术,其中13项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先后攻克了中硼硅药用玻璃材料的特殊配方工艺、窑炉熔制技术、产品成型技术等多项关键难点。比如,创新设计的耐超高温“海胆式中硼硅玻璃电窑炉”、自主研发的“双塔立式退火炉”,实现了对中硼硅药用玻璃更高效节能的熔制和退火处理,对业内产品存在的诸如微气泡、应力不足、微炸裂等缺陷实现了有效控制。目前产品良品率突破90%。
创新推动企业效益节节攀升。16年间,晶华药玻年产值从最初的不到500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7亿元。眼下,企业已步入中硼硅药用玻璃瓶大规模量产阶段,每年可生产20亿只,供应国内外300余家客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李榕 刘潇 通讯员|韩哲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