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是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市聚焦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以集成改革创优营商环境,持续集聚资源、做强服务,在降低成本上做减法,在提质增效上做加法,助力企业“轻装前行”,激活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打好政策组合拳
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
不久前,山东旺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经理韩强来到武城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受理窗口递交了租赁土地新上项目的申请材料。经审核,材料准确无误,当天他便拿到了施工许可证。“县里针对租赁土地企业专门出台了审批政策,租赁土地也能办理项目审批,为我们解决了大难题。”韩强感慨地说。
针对企业租赁土地新上项目审批瓶颈,武城探索实施“租赁土地项目开工一件事”改革,明晰租赁土地定义、土地出租方和承租方权利义务,为各相关责任部门事项办理提供依据,解决此类手续“能不能办、找谁办、怎么办”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整合部门资源,针对项目立项、规划、施工、验收等4个主流程事项,进行全链条集成办理,同时推行“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办理、信息共享”,让企业开工前一次性拿齐所有手续。截至目前,该县已为5个租赁土地新上项目办理了审批,手续办理时间节省80%。
我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引领,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跃升。迭代推出150余项“一件事”集成服务,覆盖企业开办、项目开工、民生服务等全场景,让“跑一次腿、办多件事”成为常态。深化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开展“我陪企业走流程”行动,健全企业诉求闭环解决机制,推进政事高效、企事有解、民事无忧。
着力解决制约企业经营发展的难点问题,开展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擦亮了“在德州、办德好”营商环境品牌。健全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交流机制,今年以来接续推出33个“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涵盖金融、用工、电商等关键领域。市纪委监委“靶向纠治市场秩序问题,持续护航优化营商环境”项目,市司法局“规范执法行为,助企减负增效”项目,市人社局“实施‘三单’服务,破解重点企业招工引才难题”项目等,均以问题为导向,直击企业发展痛点,形成了“部门领题、全市解题”的攻坚合力。
用好数字化转型新引擎
“一业一策”改造提质效
企业要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是必经之路。7月4日,走进位于夏津经济开发区的山东农拓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闻机器响,少见人奔忙。新上的自动化生产线上,机械手正在自动取料、加工,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智能化、绿色化。“这是我们新上的技改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动力生产线,生产效率比之前提升近40%。”公司生产经理黄会礼介绍,生产线还配备了先进的检测设备,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无独有偶,在庆云县世纪星文体器材有限公司展厅,腰背伸展器格外醒目。“这款产品售价是传统器械的3至5倍,别看价格高,我们的订单不断,产品供不应求。”公司董事长张海生自豪地说。世纪星公司在对生产流程进行智能化改造的基础上,将数字技术融入产品研发,使用者通过扫描智慧云二维码,能实时掌握健身时长、能量消耗等信息,实现了科学健身。
“德州制造业基础雄厚,传统产业占比高。加快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智化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市工信局局长孙洪魁说。
我市实施“千企技改、千企转型”工程,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一业一策”改造提升。深入开展“工赋德州”专项行动,召开纺织、食品、化工、高端装备等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会,邀请专家以问题为切入点,为企业答疑解惑,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让更多“老树”发“新枝”。印发《德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组,统筹解决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难题。
高效稳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决定了企业转型的速度与深度。市工信局聘请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中纺联专家为数字化转型首席顾问,建立了数字化转型专家智库,结合我市制造业企业实际,精准制定个性化转型方案。实施“百名首席数字服务官进千企”工程,遴选具备数字化转型技能的专业人员,与企业一对一匹配,当好参谋助手。目前,我市已培育省级“数字经济总部”5个、“晨星工厂”690家,数量列全省第一位;DCMM贯标试点企业305家,数量列全省第二位。
筑好要素保障强磁场
护航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
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离不开优质的资源保障。我市以全生命周期理念护航企业成长,筑好要素保障强磁场,全力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
6月12日,我市举行政金企对接活动: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高端化工产业链发展情况,推介部分链上企业融资需求;人民银行德州市分行金融专家解读供应链金融政策,以案例解析跨境人民币结算注意事项;建设银行德州分行等6家金融机构现场演示特色金融产品。活动现场,43家高端化工产业链企业负责人边听边记,随后与金融机构深入交流。
聚焦小微企业融资堵点,我市开展“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活动,搭建政金企高效协作平台,打通企业与金融机构直接对接渠道,推动金融资源快速直达企业,形成了“面对面推送政策、点对点了解需求、实打实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截至6月底,全市已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69场,向金融机构推介600余个重点项目。
针对物流“小、散、乱”带来的成本高、效率低问题,我市以加快建设一批物流园区破局,引导企业入园经营,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
7月2日,金茂源快递电商产业园内,快递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忙着整理分拣出来的快递。该园区吸引了顺丰、邮政、京东等6家快递企业和30家电商企业入驻,通过整合运力资源实现共同配送,节约运力成本20%以上。他们引进自动化分拣设备,构建智慧化分拣场景,建设了快递中心、仓储中心、电商云仓中心,用工成本降低40%,分拣出错率低于0.5%,快递日处理能力可达50万件,占城区快件量的80%。
今年,金茂源园区电商云仓中心加盟了百世云仓,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规范云仓运营流程,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用足用好各项支持政策,建成金茂源快递电商产业园、交投物流智慧电商云仓产业园、凯德现代冷链物流园等三大物流园区,通过新上智能配送系统、利用清洁能源、整合物流资源,有效提高了物流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助力企业‘轻装前行’。”德州交投物流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玉贵表示。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唐晓颖 通讯员|李禄超 李淑冉
编辑|高玉梁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