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马华峰:夕阳的魅力



夕阳的魅力

马华峰

夕阳的余晖洒在公园棋牌桌旁边4位老人身上。“车、马、炮”的搏杀暂告一段落,国际、国内大事的谈论也渐近尾声。4位退休老人一天的快乐时光即将打包封存进历史长河中。就像这夕阳,也正回味着一天的历程吧。


记者  周坤  摄

坐东面的这位被大伙称为王局长的,年轻时在公社当过办事员,那时身上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经常利用休息日去义务帮助附近的生产队刨地瓜、摘棉花,尽管累得腰酸腿痛,但心里美滋滋的。后来职务不断升迁,却越来越感觉力不从心。还清楚记得干城建局长那会儿,一位市民找到他反映房价持续上涨,百姓买不起,叫他管管,他只得吞吞吐吐地回答“管”。但这房价哪是他所能左右得了的。这些年,下过基层,当过干部,见过世面,虽有遗憾,也可堪欣慰。

坐在王局长对面这位戴老花镜的人称马老板。当年,他抓住市场经济兴起的机遇,投身商海,开始时没少吃苦,睡在高架桥下,蚊虫的叮咬至今还留着印记。凭着闯劲、拼劲,后来生意越做越大。想想走南闯北,既当大爷又当孙子,各种角色在人生舞台上演了个遍,一路走来腰缠万贯,但身体远远不如旁边的3位,只能靠药物维持。但人生有得就有失,拼搏过,奋斗过,了无遗憾。

坐在北面满脸皱纹的高大爷,改革开放初期响应政府勤劳致富的号召,靠技术靠努力经营日子,虽没暴富,但混得个子孙满堂,身体健康,整天乐乐呵呵。最令他难忘的是孙子把清华大学的录取通书递到他手里时,他落下了泪,拿出3万元递给了孙子。这一辈子求仁得仁,夫复何求?!

坐在南面戴眼镜的是于老师,辛辛苦苦执教到退休,没发财,没升官,前些年虽羡慕同学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可他还是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他的学生,有的成了科学家,有的当了大干部。提起这些,他心里美着呢。有一次走在街上听到有人喊:“于老师,还记得我吗?”当时,他摘下老花镜,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文质彬彬的小伙子。犹豫起来,“你是?”“老师,我是杨洋呀。”“杨洋?你小子呀。”他怎会不记得那个惹他生气、罚他站的小淘气包呢!当时,他还不知道杨洋已担任了副县长,还语重心长地叮嘱:“杨洋,要好好工作啊。”后来知道了,又有些后悔说这句话。

“孤独站在这舞台,听到掌声响起来,我的心中有无限感慨,多少青春不在,多少情怀已更改,我还有拥有你的爱……”是高大爷的手机响起了铃音,高大爷接起电话,脸上笑成了一朵花。是催促他回家了,孩子们来看他了。真好。是该回家了。

“几位老哥,咱们明天见。”高大爷先起身走了。这边王局长、马老板和于老师也纷纷起身互相打着招呼,咱们明天见喽。是啊,苦过、累过,顺利也好,挫折也罢,人生风风雨雨,好在还有一个温馨的家在一隅为你守候。只要日子安稳,孩子们越来越好,这退休后的生活,就像这夕阳,自有它迷人的魅力啊。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