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末|那年和娘去“赶会”(外三篇•首)


  刘长居


那年和娘去“赶会”

李金虎

我是娘最小的孩子。生我的时候,娘快50岁了。那时,生活条件不好,娘又没有奶水,亲戚们多认为我养不活。父亲想办法买了些玻璃瓶装的奶粉,又找来羊奶让我喝,使我活了下来。也许因为如此,娘格外地疼我,有好吃好喝的就悄悄留出一点来给我补充营养。就这样,我不但没受到苛待,长得还很结实。

娘爱听戏。家里有个戏匣子,好像是“卫星”牌的,娘爱惜得不得了,走到哪里抱到哪里。自从有了这个东西,娘的生活多了一份色彩,每天乐不可支,好像年轻了许多。

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明显地感觉到大家的日子好过了不少。因为每年秋后都要举办物资交流大会,俗称“赶会”。“赶会”的时候各行各业都去会场搭棚摆摊,还有剧团、马戏团等来演出。这时节,父亲就会和娘一块去“赶会”,一是趁着“赶会”期间物资充足,给家里置办一些生活必需品,再就是给孩子们添置衣物。况且是农闲了,也体会一下丰收后的喜悦。

有一年,“赶会”期间村里发了戏票,父亲让我下午和娘一起去“赶会”。我去“赶会”,纯粹是为了去吃肉包子。当地有个卢家包子铺,包子非常有名。走到“赶会”的地方,老远就看到街上彩旗飘飘,人山人海,本就不宽的街道,更是拥挤不堪。我寻着飘荡的香味,拉着娘直奔包子铺去了。只见人们远远地排起了长队,前方热气腾腾,店员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我的肚子咕咕作响,一个劲地咽唾沫。轮到我们了,娘买了一小筐包子,娘俩在棚子里找个地方坐下,吃起包子来。包子太香了,弄得满手是油,我吃得有点急,娘也满脸喜色,不停地提醒我:“沉住气吃,别烫着。”那是我少有的单独和娘吃过的一次饭,那情景,至今犹在眼前。

吃过包子,天渐渐暗下来,我和娘随着人流,听着乐器和锣鼓声,往里走动,来到了戏院。

这是一家河北梆子剧团,表演的剧目是《打金枝》。我们拿出戏票,走进去,坐到用檩条搭建的简易凳子上看起戏来。娘看得津津有味。随着剧中人物的变换,她表情也丰富起来,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叹气,一会儿又面露喜色。我则看得云里雾里。只记得穿着红红绿绿的人们,在台子上转来转去。

忽然间,台上鼓乐齐鸣,笙歌阵阵,一派祥和,所有的人物也都穿着大红色的袍子,红帽黑靴,撩袍端带,摇头晃脑地在舞台上转动起来,娘的脸色也亮了。看得出来,娘心中很满意这样的结尾——皆大欢喜。这也是人们对生活最善良、最淳朴的向往。幕布缓缓拉上,曲目完美收官。

出了剧院,周围突然黑乎乎的,眼睛一下子适应不了。娘紧紧拉着我,在散场的人群间,深一脚浅一脚的胡乱走着。没留神,娘俩滑倒了,我当时很着急,还急赤白脸地埋怨娘不小心。

长大后想起这事,一直懊恼自己的鲁莽,不该埋怨娘,该责备的是自己,自己没能很好地保护她。后来,一直想给娘道歉。可是,娘在的时候没有这个想法,娘走了,一切都来不及了。这个念头一直折磨着我,让我痛彻心肺。


又是一年秋天

▢李淑鸿

上初中那年,我14岁,终于敢反抗父亲了:我对他的任何诘问都保持沉默,甚至当他想对我解释点什么时,我都不瞅他一眼。我对他的蔑视,让他暴怒,但他再次举起的棍子,却在我冷漠的眼神里颓然地放下了……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打我了。然而小时候棍棒落在身上的疼痛,却让我对他一直充满怨恨。

1991年,我因为体育成绩突出被夏津一中录取,那年我是全镇唯一考上高中的女孩子。父亲欣喜若狂。但他的激动仍让我无动于衷。而我读三年高中的代价,是全家的节衣缩食和他更加疲惫的身影。周末回家,饭桌上的菜闻不到一点肉味,昏暗的灯光下,他帮别人做家具忙碌到深夜……返校的时候,我用自行车驮走了家里仅存的一点麦子,我盯着他时,他的嘴唇只是嗫嚅了一下,眼里充满了慌张,我第一次看到了父亲的窘态与苍老:眼里布满了血丝,眼角堆满了深浅不一的鱼尾纹。我突然感到有一种沉重的东西在心房里坠了一下,是厚厚的伤疤曾经结成的层层的茧开始剥落。我默然无语。

去大学报到的那一天,父亲攥着7000元现金,背着我的全部行李,倒了两次长途客车送我,晕车的我讪讪地跟在他的身后。我长大后第一次见他那么高兴,那张满是沧桑的脸,露着喜悦与羞怯,高大的身躯在我面前小心翼翼地蜷缩着,一刹那,我的心疼了,我低着头用手揉着眼睛,说可能刮进了沙子……在他等回家的客车时,我突然失去了送他的勇气。

2012年冬天,父亲住进了医院,我日夜守护在他的病床前,几乎不敢睡觉,我怕晚上他口渴时喊我,我听不到。查房时,医生告诉我:你父亲再也站不起来了。望着他沧桑的脸上闪过的一丝绝望,我突然那么的害怕,怕这个60多岁的男人会在我的世界里不辞而别。那一刻,我极度想念小时候逃学时,他愤怒的表情与棍棒打在我身上疼的感觉,我又一次听到了儿时结成的厚厚的茧层层剥落的声音。我第一次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2014年的秋天,院子里落满了梧桐树的叶子,我守在他床边,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我才起身回自己的家。在我刚刚打开卧室的门时,手机的铃声响了,然后我听到了父亲永远离开了我的声音……他没有给我赎罪的机会,我一直固执地以为,他会陪我很长的时间,我也会有足够的勇气,慢慢地请求他的原谅,他没有。童年结得厚厚的层层的茧完全脱落后,有汩汩流淌的血,痛彻肺腑。

又是一年的秋天,偌大的书房里,落地的书架上,案几摞高的纸张与墨迹里,他的身影在我的想念里无处不在……


读 书

张洪崑

读书

琅琅读书声

就像读春天的鸟鸣、流水、花朵

以及枝头澎湃的嫩绿


打开书本

就像打开春天的柴门

燕声清脆,雨声清亮

书声琅琅

在文字里遇见

风吹草低的云朵和星辰


处  暑

李云付

雨后清凉何处寻,

梧桐摇扇草虫吟。

霞蒸晚树红犹浅,

汽润秋苗绿愈深。

缕缕轻烟浮幻象,

方方沃野敞胸襟。

蝉鸣蛙鼓丰收曲,

小酒怡情对月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