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笑起来真好看
□张海燕
在我的手机相册里,有一张一年前拍的老人笑容灿烂的照片。老人的笑,是由衷的笑,是劫后重生的笑,是幸福的笑。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就不由得回忆起那令人感动的往事。
去年暑假之初,爱人因意外骨折住院手术治疗。两天后,病房里来了一位88岁的老人,和爱人是邻床,因为摔倒致股骨头骨折而入院。老人被家人抬来的时候,疼得直喊。家人都小心翼翼,生怕加重她的痛感。
老人有一儿一女,还有两个外甥和两个孙女。老人出事时,她女儿在青岛伺候儿媳妇月子,送老人入院的是她儿子和女婿等人。
第一天,医院给老人做各项检查,确定治疗方法。治疗方法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是输液加贴膏药,手术治疗则要换股骨头。考虑到老人年龄太大,手术风险也大,不能保证她一定能下来手术台。医生让其亲人们慎重抉择。没想到,听完医生的话,她儿子二话没说,果断决定手术治疗。
“好!明天下午两点做手术。”医生说。
第二天,下午刚上班,经历了一系列的检查和准备工作,当时,老人的儿子因事出去了,其他几位家人正在做送老人去做手术的准备工作。这时,麻醉师急匆匆地走进病房,让老人掀起上衣,仔细看了她的后背,然后摇摇头说:“老太太脊柱侧弯,没法半麻,只能上全麻,全麻风险太大,不能保证下得来手术台,你们家里人再商量商量,做还是不做。”言毕,悄然而去。留下老人和几位家人面面相觑。
一会儿,老人的儿子来了,家人立即转告麻醉师的话,“做。做了有希望,不做只能活受罪。”老人的儿子斩钉截铁地说。
后来才知道,老人的儿子因意外原因导致家中经济条件窘迫。但即使这样,他仍坚持要为老母亲做手术,并求亲告友借了钱给母亲交上了手术费。
忐忑不安的等待稍显漫长。在经历了两个多小时的手术后,老人被护士和家人小心翼翼地推回病房,抬到病床上。主刀大夫紧随其后进入病房。大家接二连三地大声呼喊老人,让她配合大夫的指令,做右脚趾的挖挠动作。老人耳背,又刚下手术台,意识尚不完全清醒。大家费了很大气力,老人勉强达标。大夫长吁了一口气,说没事,挺好,然后离开了。亲人们这才放下心来,都欣慰地笑了。
第三天,老人平躺了一天一宿,长时间一个姿势太累,这期间老人几次三番要坐起来,值班守护的亲人好言劝止并为老人按摩身体,使老人平安度过了术后这难捱的一天。
第四天,医生终于允许老人坐起来,并且还可以下床走两步。一试,果然行!老人右腿不怎么疼了,并且还能像原先一样正常走路了。老人和儿子高兴地合不拢嘴。
第五天,老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越发得好了。
午饭后,我和老人聊天,她儿子在一边坐着。
“大姨,手术做得很好,您能和原先一样串门、赶集了。”
“嗯嗯,我还寻思这回得瘫了呢,没想到治好了。亏了这些孩子们。”
“多亏了现在这个好社会,好政策,人们生活好了,医学技术也发达,费用还能报销不少哩。还有大家伙的帮助。”她儿子高兴地插言。
“是啊,大姨有福气。赶上了好社会,还有这么多疼您的人。尤其是您儿子,不放弃,坚持给您治,豁上借钱也要给您做手术。”
“嗯嗯,亏了俺那儿。俺这个岁数了,拖累孩子们,自己还受罪。”
“摊上什么说什么。您受了两天罪,好在手术很成功,以后就熬出来了。”我说。
“嗯,我跟阎王爷打了一仗,又回来了!。”老人眉开眼笑地说。
“您赢了。”我打趣道。
“哈哈哈……”老人望着我,开心地笑着。我灵机一动,迅速拿过手机,“咔嚓”,把这个灿烂的笑容定格,留作纪念。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安于盛世。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一年,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就不禁为我们生在中国而感到幸运,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感到骄傲。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