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李新红:秋日絮语




秋日絮语


李新红

北方的夏天是逐渐热起来的,冷却只需一场秋雨。

连续两天的潇潇秋雨,北方的这座小城明显有了秋的况味。树叶泛黄、大雁南飞,那些倔强地不肯凋落的开在秋天里的木槿花,在一场秋雨的敲打下,散落了一地,一夜之间万物萧条,真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窗外秋雨继续落着,一声声敲打着屋檐,细听又像一滴滴打在残荷上,凄婉动人,不觉凉意袭及全身。一件夏天的居家服已挡不住这个季节的寒凉,拿件外套披在身上,感觉暖和了些,沏一杯茶放在阳台的书桌上。

这个季节我喜欢在阳台上读书、喝茶、赏景,偷得浮生半日闲。让平淡的日子多些乐趣,让枯燥的日子多些诗意,在喧嚣处,把生活的禅意种植在心中。

我裹紧外套,坐在桌旁,双手托腮,静静地看着杯中冲泡的茶叶起起落落,沉沉浮浮,打着旋,扭着腰,有的已沉入杯底,有的倔强地不肯落下,最终在一次次热水的冲泡中,安然地落于杯底。我就这样呆呆望着它们,貌似看到了凡尘俗世里的众生,恰如这茶。倏然间最近很火的歌曲《来人间走个过场》的歌词在耳边回旋:谁还不是来人间走个过场,不管你背着什么行囊。都要经历一样的寒来暑往,酸甜苦辣也都要品尝。谁还不是来人间走个过场,不论平凡或光芒万丈……窗外微风伴着细雨裹着秋叶不急不缓地落下来,一片,两片,无数片。那姿势有些留恋还有些许不舍,不停地回头仰望,徘徊,最后以不同的姿态落入泥土。

楼下小吃店里的豆浆、油条、包子的香味,透过开着窗子的缝隙溜进来。还好,对这种味道我并不抵触,毕竟民以食为天。

这是一家经营了十多年的小店,坐落在县城的中心位置。地处繁华,再加小店卫生干净,店主人品也好,生意一直不错。记得我搬到这里没多久,他们也来了,租了楼下的这间房子卖早餐,一干就是十多年。

小两口穿着朴素,衣服谈不上好,但很得体。女的把头发高高挽起,身上那条白色的围裙洗得很干净,就像是刚买来的。他们每天凌晨三点半起床煮豆浆、熬稀饭,炸油条、做包子很是辛苦,但是他们的眼角眉梢却时常挂着喜悦!让我倏然间想到林清玄送给朋友书法作品里写的“常思一二,不思八九”,“一二”或许就是在重重的乌云中寻觅一丝黎明的曙光吧。

有一天早上下大雨,我起床晚了,来不及做早餐,打算去楼下店里买点早餐应急,却没听到楼下有动静,心想下这么大雨或许他们没有做早餐。

我抱着试试的态度下了楼,进门就看到热气腾腾的稀饭、豆浆、油条、包子,整整齐齐地码在那里。我说,下这么大的雨还做早餐了呀,而且这么齐全。小两口说,大家习惯了早餐在我店里吃,不做,怕他们来了没饭吃。话虽不多,却让我瞬间感动,做生意赚钱已不是她们唯一的目的,在他们心里早已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就在我买好早餐离开时,落雨渐停,店里吃早餐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有开车来的,有骑自行车来的,有骑电动车来的,有步行来的。有熬红了双眼的,有双眼浮肿的,穿戴也各有不同。好像每个人都带着各自的使命,来到人间。曾有人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被带到人间来赏风景的。但是,我想说,这句话没毛病,只是这一路上所赏的风景却是天壤之别。

在这些来来往往的人群中,看得出,有含着金钥匙出生衣食无忧一辈子的,有一生忙碌、节俭,有步步高升事业上顺风顺水的;也有一生困厄不断翻不过身来的。这让我想到了苏东坡的诗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啊!怕啥?不管你背负着怎样的行囊,不论平凡或光芒万丈,也是来人间走个过场。年轻时读他的诗,觉得苏东坡是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任何环境里他都能把日子过成诗,沼泽地里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中年以后再回味,内心却是五味杂陈。

雨彻底停了,太阳渐露笑脸,小城热闹起来,马路上的人多了起来,有秩序地穿行在公路上。汽车喇叭声,电动车和自行车铃铛声响成一片,都在急匆匆地赶路,没有谁去注意谁,或许只为那碎银几两。生活不易,但人间值得!因为,总有一些人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默默释放着善意!

行走在婆娑的世间,虽然艰辛,亦不缺乏温暖和感动,愿我们在这烟火缭绕、霓虹闪烁、灯红酒绿的尘世,初心不变,目之所及皆暖意,心之所向是阳光。



作者简介李新红,女,德州临邑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41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山东省第26届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2017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散文百家》《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等。著有散文集《雪儿》。在“2021年度中国散文年会”评选活动中,荣获十佳散文集奖。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