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包方龙:学二胡



学二胡

包方龙

在鲁西南的老家,初中毕业那年,正赶上大队组建文艺宣传队,我有幸被选为队员,表演“天津快板”等节目,给我们伴奏的乐器是二胡,当地叫“弦子”,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二胡。

二胡是我国传统乐器的重要一员,我感觉其演奏的动作和音色的优美有着独特的魅力,从此,二胡就深深地吸引了我。只是一直没有条件和机会圆学习二胡的梦。

转眼46年过去,已经退休的我,带着小时候的眷恋和憧憬,购置了二胡、乐谱架子等用品,欣然报名老年大学学习二胡。

哪知道学习二胡并不是一帆风顺,本期二胡班共12位学员,大约有五六位学员是有一定基础的,另一半学员是零基础的,我自然属于后者。起初任课老师仍然按零基础的学员进行教学,对音节反复练习,我尽管勉强能“跟上班”,但由于左手虎口持琴问题,大拇指过于上翘,显得呆板。右手持弓不稳,弓向不直,音色不准,特别是遇到识谱、唱谱上的障碍等,这让我学习二胡的心一下子凉了下来。


作者(右一)和老年大学的同学们一块进行二胡演奏


二胡学习很快到了中期,老师自然要教乐曲,演奏简单的曲子,老师一般是先进行反复示范,手把手教,再共同合奏练习。合奏的感觉很有气势,也很有乐感,这像是在大海中心泛起了一朵浪花,使我激动不已。

老师每教一首曲子,第二次上课要先检查“作业”,也是就“单练”,一个人演奏,由于不够熟练,加上紧张,我根本拉不出音来,好几次红着脸就退下了。我浮想联翩,这多么像是现实版的“滥竽充数”啊!

我的心里泛起了波澜,面子上似乎有些过不去,于是我打起了退堂鼓,甚至一度有产生退学的想法。

还是我夫人的话鼓动了我:“你工作时遇到挫折和问题,从来没有半途而废,学二胡能败下阵来吗?”我仔细揣摩夫人的话,正是这些困难,让我意识到寻求帮助的重要性,我经常向老师请教,向同学学习,从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中获取到了更多的演奏技巧和灵感,深知每一个音符的调整,每一根琴弦的颤动,都需要专注和耐心。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反复的尝试,我的二胡演奏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学习过程中,也是我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的过程,逐渐明白,音乐不仅是旋律和音符,更是情感和故事的表达。我心中感受到了快乐,收获了喜悦。

一个学期很快结束了,年末,老年大学系统文艺汇演(汇报演出)在市广川宾馆如期举行,同学们跃跃欲试。伴随着二胡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和《红星歌》演奏的成功,二胡学习班顺利结业。

就二胡而言,我也许不再“滥竽充数”了。

二胡的声音,如同一泓清泉,在我心中流过。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