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名中的雅趣
□王淑芬
进入新世纪后,人们上网聊天渐渐成了时髦。上网聊天得首先下载QQ,再取一个个性化的网名。我发现,有的网名很有诗意,或包涵一些情愫,寄托自己的心志。

2006年2月,向来保守的我,也赶起了时髦,迷上了在我眼里无所不能的神奇网络。申请QQ号时,欣然取名“乐呵呵”。空闲时间,就到聊天室里找网名对眼的朋友聊聊天。江苏朋友兰花草妹妹听说我喜欢看书,告诉我,网上的好书、好文章,大姐可劲儿看也看不完。另外也可练笔,写了文章发文学网站。她的话提醒了我,上学时就喜欢作文,现在自己何不再练练手呢。从那以后,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中,一有空,就上网看看文章,或在电脑上写几句。后来感觉两个电脑不方便修改,那时候还不知道有邮箱,于是我又申请了一个QQ号,昵称“竹林听雨”。“乐呵呵”逍遥网络,用作聊天的昵称,发文的笔名;“竹林听雨”做运输大队长,用来在单位和家里电脑间传输文字,“乐呵呵”是她唯一的交往对象。
小文发表在文学网站,乐呵呵为我增添了人缘,让我结识了许多五湖四海、志同道合的知心文友。“竹林听雨”呢,一直让我默默陶醉在那种超然物外、内心安宁的曼妙享受中。我对两个名字的喜欢,难分伯仲,感觉好像符合我既喜欢热闹、又喜欢文静的双重性格呢。这两个昵称时时勉励我以乐观豁达的胸怀生活,学翠竹谦逊低调的心态为人。
细细想来,两个昵称还有点必然的联系呢:人生之路上笑视风雨,以豁达、淡然的心态,坦然面对一切。
曾写过一首小诗,解读网名乐呵呵,诠释对人生的理解,以此自勉:人生岁月莫蹉跎,利禄功名奈我何。抑郁忧愁抛云外,悠闲清静润心窝。千帆竞发美如画,万紫争妍灿若歌。苦作甘时苦为乐,百年一笑乐呵呵。
植物中最爱竹,源于对郑板桥的竹画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喜爱。我一见到那些诗画交融的作品,眼睛就离不开了。多年来,心情郁闷时,每每欣赏竹画,倾心聆听“竹林听雨”“竹舞”的旋律,或到公园的小竹林走走,心境便豁然开朗,爱竹的情愫漫溢心头。即便不经意间想起,亦会涌上莫名的柔情和惬意。
两个钟爱的名字均为我所用、所有,鱼和熊掌兼得。与人同乐,自娱自乐,乐不自禁,好不美哉!
2014年那会儿,我天天聆听《竹林听雨》和《竹舞》乐曲,发自内心的喜欢,深深陶醉其中。文学网站迁移新址,我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风雅一把,过过竹林听雨的瘾,以后用“竹林听雨”做昵称发文。
于是,连续几天时间,我特别发了组诗《竹林听雨》,散文《竹缘》《竹林听雨》,还与一些文友打擂,写同题竹文竹诗。小文昵称也由“乐呵呵”,更名为“竹林听雨”。
文章发出去后,和我聊得来的几个文友姐妹找上我了:乐姐,乐呵呵是你的标配,我们才认识的你,喜欢乐呵呵的你。你去竹林装啥嫩啊,就好像不是你了,我们不适应、不舍得啊。我忍俊不禁,笑了:哈哈,叫竹林听雨,就不是乐呵呵的我了?和姐妹们在一起的还是那个我呀。
那时,姐妹们每天聚到群里,除了彼此评点一下文字,就是侃大山乐呵,还时常拿我乐呵呵名字说事,真是乐翻了天。或许姐妹们不了解我内心深处对“竹林听雨”的钟爱情结。一向随意的我,第一次违背姐妹们的意愿,坚持自己的老主意,一意孤行了。“乐呵呵”与众文友就此别过,接替了“竹林听雨”的位置。
“乐呵呵”“竹林听雨”——我喜欢的名字,多年相伴,早已成为我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她们给我带来了真挚的情谊和无限的乐趣,我幸福着,快乐着!
“竹林听雨”“乐呵呵”——我钟爱的昵称,将一如既往,伴随我徜徉竹林,赏风听雨,走过春秋,一路乐呵呵……

作者简介:王淑芬,昵称“听雨”“乐呵呵”,女,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德州市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华辞赋》《神州文学》《山东老干部诗坛》《黄河文艺》《德州日报》《鲁北文学》等报刊,有诗词收入《当代中华诗词山东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