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平小米面窝头
□贾敬德
“德平小米面窝头——”悠扬的叫卖声充耳,家乡的口音,令人感到亲切。我快步下楼去买,走到小区大门口,卖者已经无影无踪了,门岗保安说走了。前几天,在早市买过德平小米面窝头,吃了感觉蓬松暄软,口感细腻,不剌嗓子。是正品还是赝品不得而知。

德平小米面窝头好吃,且这种粗粮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于是便老惦记着买。小米面窝头主要是以小米和黄豆为主料加工而成,在制造过程中从选料、加工到蒸制,均保留着当地特有的手法与窍门。它的制作工序是:将小米与去皮后的黄豆瓣放至热炕上焙干去湿后,按七比三的比例混合,用磨细研,过绢箩,磨成极细的“油面”备用。蒸制时,将油面掺兑适量的新鲜井水反复调和。搅匀后,做成三个一两的面剂。左手握面剂,将右手的食、中二指插入其中,自上而下细心挑压,制成厚薄一致的桃形窝窝。入锅上汽后,旺火烧30分钟,撤火闷5分钟,即可出锅食用。此法制做出的窝头别有风味,独具一格,乾隆皇帝吃了后,留下了赞美的诗句!
据文字记载,德平小米面窝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早在清朝,便以其色鲜味美、散爽不腻而誉满京津,曾为朝廷贡品。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德平县(现为镇),与和珅、刘墉(山东诸城人)入住德平葛家老店。乾隆对刘墉说:“刘爱卿,到了你山东老家了,你请朕吃什么好吃的啊?”刘墉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躬身回皇帝说:“回万岁,此地小米面窝头和老豆腐非常出名,明朝柱国名臣葛守礼就出生在此地,每次回家省亲都要带些回去给明朝皇帝吃。”乾隆皇帝高兴地说要尝尝。不一会儿,三碗热腾腾的老豆腐,和一盘黄澄澄的窝头便摆了上来。刘墉拿起一个小米面窝头给乾隆与和珅做吃的示范,然后,眯起眼睛很享受的样子。乾隆也学着刘墉,慢慢吃了一口窝头再舀一勺老豆腐放入口中。果然香味独特,和他平时常吃的山珍海味决然不同。连声赞说:“好、好……”吃完后,乾隆意犹未尽,吩咐手下笔墨伺候,即兴赋诗一首:“小小窝头色如金,小口慢嚼味道香。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尝。”事后,乾隆命当地官员,每年秋后新米下来骑快马将小米面窝头送入宫中品尝。由此,德平小米面窝头名声大震。
如今,老百姓平日的吃喝不是过年胜似过年。人们由吃饱吃好转向吃得健康,现在的粗粮窝头已经是很多人的专属了。过去的粗粮窝头转身变成人们眼中的香饽饽。我今年才钟爱于粗粮窝头(玉米面窝头、小米面窝头),尤其是德平小米面窝头,原因是血糖超过了正常最高值,有向高血糖方向发展的趋势。糖尿病,也称“富贵病”。40岁以上的人群得病率高,营养过剩、活动量减少等因素是糖尿病发生的原因之一。医生建议我多吃些粗粮,控制血糖,有利于健康。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现在身体感觉舒服,血糖降低了,眼睛清澈了,眼睛球结膜不再是红红的了。
为了身体健康,总想着到家乡德平镇上去买正宗的小米面窝头。
作者简介:贾敬德,大学本科,山东华宇工学院退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