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邓吉收:走在红旗渠上


走在红旗渠上

文/图  邓吉收

红旗渠位于南太行山东麓的河南林县(今林州市),如今这里已是以“人工天河”著称的景点,不仅是国家5A风景区,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近日,我随旅游团慕名走上红旗渠,近距离目睹了她的英姿。

我们在绿意盎然的山脚下走下大巴车,仰望四周,满目是连绵起伏、披着绿装的群山,看不到一点红旗渠的影子。在领队的引导下,我们先是沿着木板铺设的盘山路走了一段路程。当来到写有“红旗渠风景区”6个朱红大字的景区门口时,人山人海,直觉告诉我,过了检票口就能看到仰慕已久的红旗渠了。

可过了检票口之后,仍不见红旗渠踪影。眼前是生机勃勃的陡峭山坡和一级级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石阶山路。于是,我们又耐心地沿着石阶拾级而上。那陡峭的山路时而右转,时而左转,并且两边植被茂密,不乏高大翠绿的树木遮荫。因为我们要急于见到红旗渠的芳容,即使在经过一段陡峭如泰山十八盘的路段时也没有停歇,几乎是一鼓作气登上了红旗渠的堤坝。

当我气喘吁吁地站在红旗渠渠堤那一刻,视野豁然开阔,周围的景色使我兴奋不已。脚下,平坦的渠堤自上而下全部是用石块砌成,宽约1米,高4,3米,渠槽宽8米。为了游人安全,渠堤两边安装有胳膊粗的褐色栅栏。近观,红旗渠依山傍崖,碧水潺潺;远眺,红旗渠曲折蜿蜒,似盘龙缠绕在崇山峻岭之中;抬头,千仞悬崖,高山耸立;俯首,沟壑纵横,深不见底。我满怀崇敬的心情,按领队事先指定的线路,紧随人流,沿着蜿蜒的渠堤,饶有兴致地往前走。

走在红旗渠上,渠槽内的碧水平稳地从犬牙交错的岩石边静静地流淌。这时,那犬牙交错的冰冷岩石触动了我,因为这是林县人民手握石錾一锤一钎留下的痕迹。

林县地处太行腹地,壁立千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林县人民为了“引漳入林”,逼水上山,重新安排林县旧河山,上世纪60年代初,10万开山者,历时10年,凿壁穿石,战天斗地,开渠千里。在那全国经济十分困难时期,他们硬是用钎子、石錾、镢头、铁耙、撴铲、扁担等极其简陋工具,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架设151座渡槽。即使太行山的女人也巾帼不让须眉,凤凰双展翅,双手打钢钎,12磅的大锤在姑娘手里抡得虎虎生风,一口气能打100多下。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征服了坚硬如铁的一座座石山,铸就了千里红旗渠人间奇迹。

走在红旗渠上,悬崖上那一幅幅惟妙惟肖的摩崖石刻人物头像吸引了我,那都是在修建红旗渠时牺牲的英雄。

在那没有大型机械,没有精密仪器,粮食也十分紧缺的年代,想在太行绝壁上修建水渠工程,其困难可想而知,但林县人民不等不靠,迎难而上。他们抱着“宁可苦干,不能苦熬”坚定信念,满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英勇无畏。修筑红旗渠10年间,先后有81名干部和民工献出宝贵生命,吴祖太就是其中一位。

吴祖太是红旗渠工程的设计师。他水利学校毕业后,原本分配在地区水利局工作。为了支援山区水利建设,他主动提出到林县担任水利技术员。一次他在野外察看一隧洞裂缝掉土情况时,遭遇洞顶塌陷,不幸殉职,年仅27岁。按照他生前愿望,中共林县县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

走在红旗渠上,那写有“山魂”二字的巨幅画面更是令人过目难忘,这是修建红旗渠最为惊险的场景。画面中,悬崖上两名民工头戴柳编帽,紧握长柄两齿铁钩子,一根绳索系腰间,正悬吊在半空中艰难作业,给人一种随时就会坠入万丈深渊的恐惧感。这正是人称“飞虎神鹰”任羊成的劳动缩影。

任羊成带领队员一直战斗在修建红旗渠的凌空除险第一线,许多悬崖绝壁上都留下了他凌空除险的雄姿。那天他正在高达百米悬崖上专心作业,突然一块岩石滚落下来,砸中了他的4颗牙齿,其中两颗还卡在牙龈上。为了不耽误工期,他忍住剧烈疼痛,硬是用钳子把卡在嘴里的那两颗牙齿生生地拔了下来,扔到了悬崖下。由于他长年累月在山崖间飞来荡去,腰部被绳子磨出串串血泡,衣服和皮肉粘在一起,脱都脱不下来。他因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日久,民工送他一句顺口溜:“除险队长任羊成,阎王殿里报了名。”

走在红旗渠上,不知不觉已游到既定线路的终点——青年洞,虽身感有些疲惫,但兴致未尽。尽管这段路走了近3个小时,但这只是千里红旗渠的一个缩影,整个红旗渠全长有1500千米。如果把开凿红旗渠的土石垒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以把广州和哈尔滨连接起来,足见工程之宏大。

我站在青年洞前,洞之上,危峰兀立,壁如刀削,悬崖上“青年洞”三个大字熠熠生辉;渠槽内,柔柔碧水,波澜不惊,缓缓地流进洞内。幽深的洞内,灯光通明,不时地有欢快的游艇划破水面进进出出;再看洞外,游人如织:有在“青年洞简介”牌前驻足浏览的,有在“青年洞”大字前留影的,也有紧扶着渠墙栅栏、探身引颈窥视洞内奥妙的。

我想,一个崇尚“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的民族,必将创造出世界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作者简介邓吉收,临邑人,1981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文专业,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省、市、县等报刊或融媒平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