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无棣”到庆云县
□刘洪忠
庆云古称无棣。隋开皇六年(586年)析阳信县北境置无棣县,因南临无棣沟(今河北省盐山县境内),因此得名。据《太平寰宇记》记载:“隋开皇六年置县,取县南无棣沟为名。”县城城址在今庆云县常家镇于家店村北,史称“西无棣”。于家店无棣故城历经隋、唐、五代、宋代前期、金泰和三年(1203年),除中间因战乱曾迁治他处的时间外,先后为无棣县治所530余年。
1265年,无棣县被忽必烈占领,实行东西分治,西无棣县(沧州无棣县),即今庆云县;东无棣县(棣州无棣县),即今无棣县。西无棣从1265年至1373年,历经108年。
明洪武初年,为避讳朱棣(朱元璋四子)名号,废无棣县。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庆云县,知县杨思义移县治于鬲津河(今漳卫新河)北岸庆云乡址(今盐山县庆云镇),草创城垣,因无棣旧有庆云乡,庆云以此得名。
明成化二年(1466年),知县张彪重筑城墙,城墙周回四里,高一丈五尺,宽三丈,护城河深一丈。城开四门,东曰“瞻岱”、南曰“观澜”、西曰“拱宸”、北曰“望海”。
明洪武六年,庆云建县城时,同时建有庆云县衙、庆云文庙和泰山行宫。泰山行宫与庆云县衙、庆云文庙并称庆云三大古迹。泰山行宫三面环水,一面邻街,为道教群体建筑,为庆云古八景之一,称“西山暮笛”。清代诗人崔旭有《西山暮笛》诗云:暮色苍然至,西山望转深。萧条吹断笛,缥缈有清音。远客家千里,微风月半林。上方秋夜静,更听水龙吟。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