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陆永先:39个未接来电



39个未接来电


□陆永先

五更醒来,脑海中又反复出现昨天的故事,那39个未接电话背后的故事……

昨天上午11时40分,单位查体结束,我们上了同事的车,准备返程。

刚坐下,一个熟悉的电话铃声,令我一惊。顺着铃声,我找到了副驾座椅后袋中的手机。正是我的手机,离开我一个上午了,原以为是忘在了自己的车上。

电话是邻居中一个爱好打乒乓球的好友打来的,通知我,已把我列入社区的“睦邻杯”团体赛名单。“干吗去了,让嫂子那个找?”挂断电话前的这句话,让我意识到可能有事。

我赶快打开手机,哎呀,39个未接电话!

我赶紧回拨电话:有事啊?我急问妻子。

“上哪去了?不接电话,找人找不着,急死了!”妻子焦急的声音直奔心底。

“我和小珍、小超……在回德州路上,你中午请客吧!”妻子的声音很急。“好,好,好”,我连忙表态。

车停到我家楼后,我拿出手机,订下了午餐的饭店。午餐中,未接电话后面的故事,慢慢浮在眼前。

昨天,我们单位组织退休人员查体。

查体的医院是刚启用的一个新址,路不熟,也有点远。

按照约定,我开车,我们三位同事一块去查体。殊不知,刘姓领导与他家那嫂子在他们家东门外自己的车上等着我俩呢。于是,我俩转坐他们的车前去查体。

忙乱中,我把手机忘在了他们的车上。

巧合的是,应邀到武城与表姐表妹相聚的妻子,为了解女儿的事,8点打我电话,没人接;8点半再打电话,还是不接;9点打多个电话,还是不接。一个上午,妻子通过电话和微信语音找我,二十多次,都无人接听。妻子知道我应酬多,很是担心,她让同住一个小区的亲人以家找人,以车寻人,快乱成了一团。她们进家找,问熟人,问邻居,那些付出,真的令我感动。其间,妻子在武城的表弟约我中午到武城相聚,发信息没有回应,打电话无人接听,也是焦急万分。于是,他们急速开车回德州找人。

也许是事情多,也许头一天晚上没休息好,不经意间的失误让亲人们如此担心,我感到十分内疚。我自小爱打乒乓球,工作时多次代表德州参加全省系统内乒乓球比赛,前年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比赛,这个月底社区的“睦邻杯”又要开赛,场地上的事需要参与;退休后,与他人一起,推动着小区乒乓球运动,由最初的3人发展到如今的36人。我在德州诗词协会多年,认识了许多诗友,与《中华诗词》《山东诗词》结了缘,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诗词征稿我正在收稿,十余诗友的诗词合集、个人诗集出版也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下午打球,闲时作诗,约时打牌,念时会亲朋,常有时间不够用之感。快乐的生活,我十分知足!

真的,生活像条河,春秋有浪波。黄金沙中有,闪光靠打磨。亲人们以他们的情感和智慧,解答了电话无人接听这道难题,给出了满分的答卷。话不多说,我爱你们!



作者简介:陆永先,生于1958年8月,广西蒙山县人。德州市计生协会退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北京诗词学会五岳诗社社员,山东省诗词学会会员,德州市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创作部部长。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刊》《诗词月刊》《历山诗苑》《老干局之家诗坛》《德州日报》等。有诗作在省市比赛中多次获奖。为家乡创作的《村规民约三字经》为乡村振兴助力并进入小学课堂,为《黎元阁》《飞凤亭》创作了对联。出版有散文集《为生命之树喝彩》(线装书局)。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