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邻居卢大哥
□贾敬德
卢大哥济南市人,今年77岁。他中等身材,国字脸,浓眉大眼,虽然须净面清,但是岁月的风霜已经印上了他的脸庞,早已失去了风华正茂的模样。他说话常常露出笑容,一看就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
卢大哥参加工作分配到德州一国企,退休前,是企业汽车修理厂的厂长,科级干部。他待人热情、谦和、诚恳,能清晰地记得那20多年前的事。那时我在一所学校负责后勤工作,学校与他所在的汽修厂是邻居,是他帮助学校焊接、安装了钢筋栅栏大门。可他事后竟然分文不取,他说,支持教育,不收分文。从那以后,我们成了朋友,有一天,竟然在我住的小区里遇到了他,原来我们还是邻居。
退休后,小区邻居家有事他都乐意帮忙搭把手。早晨,邻楼上初中的男孩子,骑自行车上学,车链子掉下来了,急得满头大汗,就是鼓捣不上。他这位修车出身的专家看到后,迅速地过去把车链子给安装好了。“这个点儿,路上人多,不急,慢一点骑。”“谢谢卢爷爷。”
处处为别人着想,帮忙做好事的事多着呢,数不胜数。他关心自己的晚辈无微不至,邻居们都说老卢是邻居们里老少学习的榜样。
2017年,卢大哥老两口跟儿子、儿媳、孙女住在两室一厅的三层楼房里,孙女渐渐长大,到了需要自己的空间的年龄,虽然儿子常年驻外施工干活,但回家来一次觉得住着不方便。小区二期新建的高层电梯楼房马上出售了,有154平方米的大房子。卢大哥为了给孙女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他与儿子儿媳商量出资购买电梯楼房,钱他拿大头,新房子让儿子、儿媳和孙女去住。“电梯楼房由爸妈住吧,你们年龄大了,上下楼不方便,后面有花钱的地方我们都出。”儿媳听到卢大哥的安排,感动之余说啥也让爸妈去住,说不能让老人家爬楼。无奈卢大哥主意已定,儿子一家不好意思地搬进了电梯楼房。平时,儿媳就经常给这边家里买菜、买肉食。过节了,儿媳给爸妈买了一箱五粮液、一桶花生油、牛奶、鸡蛋、月饼、鲤鱼、椒麻鸡、排骨,冰箱放得满满的,盛不下了。
孙女上初中了,给孙女送早餐的事,卢大哥老两口都包了。我跟卢大哥的儿子住一个楼道,我下楼锻炼时,就看到卢大哥拎着饭盒摁儿子家的门铃,天天如此。孙女也很争气,三年后,考取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一中。高中的学习生活很紧张,老两口持之以恒地提前送来早餐,周日还特意给孙女做好吃的,增加营养。
每年7月份是大部分地区雨量最为集中的时期。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前的一天傍晚,他看到了西北方向黑云升起来了,卢大哥着急了,他知道,德州有句谚语,“早看东南,晚看西北”,这是要下雨的节奏。儿子在外地施工干活,儿媳又去外地出差了,都不在家,孙女晚自习后怎样回家?想到这里,卢大哥拿起雨披和雨伞骑上自行车就奔学校而去。接上孙女回来时,路上粗大的雨点儿就稀稀拉拉地落下来了,打在雨伞上叭叭直响。他让孙女穿好雨披骑电动车先走,自己年龄大了,撑伞骑车不方便,撑着雨伞推着自行车走。不一会儿,电闪雷鸣,大雨如注。没有风还能撑住伞,风雨交加,风一吹伞被卷起,失去了挡雨的作用。卢大哥在人行道上推着车艰难地往回走,早已被淋成了落汤鸡。
孙女学习刻苦,没有辜负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考取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跟她父亲一样,学的是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几年来,卢大哥就像默默守候的灯塔,始终在温暖的光照下守护着孙女的成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的辛苦付出仿佛成为一种习惯,那是对家庭、对亲情的无尽奉献。
作者简介:贾敬德,大学本科,山东华宇工学院退休。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