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口印象
口 邓吉收
今年国庆假期之后,我随一日旅游团去了黄河口。尽管已过近月,可黄河口那独有的瑰丽景致,仍时常浮现在脑海里。
黄河口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境内,面积约为9000平方千米。这里是河海交汇处,更是芦苇的海洋、飞鸟的天堂。2020年1月7日,黄河口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一
进入黄河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漫无边际的天然芦苇。
芦苇是黄河口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生命力最强、也是这里每年最早发芽吐绿的一种植物。它依河傍渠沿道,一片接一片,一方连一方,铺天盖地,连绵不断。深秋,芦苇吐穗扬花,是观赏的最佳季。放眼望去,广袤旷野,满目芦苇犹如待检阅的千军万马,素洁齐整。秋风拂过,芦苇迎风摇曳,婀娜多姿,遍地芦花洁白似雪,耀眼夺目,与蔚蓝色的天空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美如画卷的迷人风景,令人叹为观止。
芦苇,这一古老而又普通的植物,它曾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诸多记忆。
在远古时代,这平淡无奇的芦苇,就有了一个极富有诗情画意的名字——蒹葭,劳动人民并赋予它多愁善感的情怀。《诗经·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歌一唱三叹,情深意切,意境优美,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为人们玩味吟唱。
在十四年抗日战争中,密密匝匝的芦苇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家孙犁的《芦花荡》《荷花淀》等作品,就着力刻画了我抗日军民,巧妙地利用芦苇作掩护,神出鬼没,与日寇斗智斗勇,只打得鬼子晕头转向,伤亡惨重。
在艰苦岁月里,易生好活的芦苇浑身都是宝。智慧的农民把苇茎编制成苇席来铺炕,芦箔用来盖房;芦苇穗制作笤帚,芦苇的花絮用来充填枕头;地下茎还可以入药等。
芦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面积的芦苇不仅可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所形成的良好湿地生态环境,还吸引着众多鸟类来此觅食、栖息和繁殖。
二
黄河口是当之无愧的鸟类天堂。
在领队的引导下,我们随着人流来到“黄河口鸟类科普乐园”观看鸟类放飞表演。乐园主体建筑呈圆锥台形状,高约10米,观台直径有40多米,很是广阔,为了安全,周边安装有齐腰高的护栏,可使游人尽情地观看表演。这是一个集鸟类科普、教育、观赏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我们拾级而上,登上观台。尽管国庆长假早已结束,观台场地也很宽敞,却仍人满为患。我们刚站稳脚,就听耳边忽然传来“扑棱棱”声响,接着人群里爆发出一阵欢呼声,原来是鸟类放飞开始了。
只见一群鸟儿展开双翅,像竞技赛场上的健儿,环绕着观台争先恐后,奋力振翅飞翔,并不断发出清脆而又响亮的“嘎、嘎”叫声。游客被这激动人心的场景所感染,一边紧盯着盘旋在头顶的鸟群,一边按动快门拍照,甚至有的竟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直到飞鸟归巢,放飞表演结束,人们才恋恋不舍地走下观台。
环绕着观台基座圈养着几十种飞禽鸟类,其中就有东方白鹤、疣鼻天鹅、丹顶鹤、银鸥、苍鹭等珍稀名贵鸟类。游客们有序且饶有兴致地绕着基座细心观赏,鸟好似善解人意,或模特般地踱两步,或展开美丽的羽毛抖一抖,或伸开细长的脖颈扭几下,用以回报游客的厚爱。
我们边走边看,发现前面芦苇丛中一小块空地上聚集了许多人,我好奇地挤过去,原来围观的是5只成年东方白鹳。靠前的妇女和儿童正在饲养员的指教下,零距离的边观赏边触摸白鹳。我也趁机仔细地打量起白鹳:腿、脚甚长为鲜红色;喙长而粗壮,尖端逐渐变细还略微上翘;眼睛周围和喉部皮肤都是朱红色;前颈的下部有披针形的长羽;白色的羽毛宽而长且有光泽,只有尾部是墨绿色或紫色。它体态优美,不愧是“鸟中国宝”。
三
来到黄河口,最为壮观的景色当属“黄龙入海”。
我们接着到远望楼乘船去黄河入海口。远望楼建于1993年,高近30米,其外形酷似一艘扬帆启航的巨轮。购票,排队,检票,上船。游船顺河徐徐向东驶去,河面越来越开阔,两岸连绵不断的芦苇逐渐由清晰变得模糊起来,只感觉这浑厚凝重的黄河水,不是在平静地流淌,而是沉沉地通体向前推进。
游船继续前行。再左右眺望,河岸已消失,满目尽是闪着金色的粼粼波光,恍惚行进在茫茫沙漠之中。就在这时,有人惊叫一声:“快看,海河相交!”游客们的精神瞬间被点燃,忽地站起来。一条好似黄蓝相间的飘带呈现眼前,把浑浊的河水与碧蓝的海水劈为两半,河黄海蓝,格外分明。远远望去,那缓缓注入一望无际大海的黄河水,犹如一条巨型黄舌伸入蔚蓝的大海,堪称天下奇观。
据当地人讲,若遇涨潮时,则又是一番景象:海潮溯源而上,汹涌澎湃;河水倾泻而下,咆哮奔腾。海河如二龙争斗,搅作一团,声如雷鸣,极为震撼。
四
黄河口处处是景,遍地皆美。50万亩黄须菜,深秋开花结果似火海,又叫“红地毯”;百万亩河口柽柳,一年3次开花、有着“三春柳”“木中之圣”之美名;数千米长的生态木栈道,不加雕饰,曲折迂回伸向湿地和芦苇荡中,颇有“曲径通幽处”之感触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芦苇鸟飞翔。黄河口宁静辽阔、绮丽多彩、最是人们亲近自然、修心养性的好去处。
作者简介:邓吉收,临邑人,1981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中文专业,高级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省、市、县等报刊或融媒平台。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