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的耕耘者
□邓淑明
汪曾祺说:“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可是,最近我们静言老师家的“烟火气”却让我们不淡定了……
静言是我们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的老师,她白皙的脸庞,慈眉善目,留着一条长辫,爱穿深蓝色的长裙,讲起课来满腹经纶旁征博引,不紧不慢娓娓道来。她往讲台上一站,真是一个大先生。静言老师非常平易近人,课间从来不休息,她总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除了回答同学的问题,就是跟大家交流。我们有一个班级群,是24小时开放的。同学们有问题或者提交作业,都可以随时发到群里。小的问题,老师就随时回复。如果是长篇的文章,老师就回复:“空了,我好好看看。”有时老师回复“我在上课”或“刚下课在路上”。静言老师就像个上满弦的钟表,总也停不下来!为了她挚爱的事业,恨不得把一天当成两天用。
她病了也没时间去正规医院治疗,只能利用星期六星期天的时间去诊所输个液。前些日子,天气很冷,还没有送暖气,老师在诊所走廊里输液时,也没忘记给我们回复。她用一只手在手机上写了1300多字,结果液体漏完了、回血了,她却全然不知。她在给我们的回复中写道:“时光清浅处,万物都奔向阳光,我们充实地活着,在平淡的每一天,深入到生活的细节中去,从那些动人的瞬间,发现人生的意义。我们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也渴望走进无垠的旷野和辽阔里。有趣的人生,一半是山川湖海,一半是烟火人生……眼睛到达不了的地方,心可以到!那就是我们的理想在教室里、在字里行间——行走,心有诗意,平凡的日子也能过得鲜活闪亮!”你看,静言老师的每一天都是鲜活闪亮的。她白天工作忙,经常用晚上的时间给同学指导作文,都快11点了还在群里苦口婆心地启发我们:“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去反映他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把人物写活……文章的最后要有所升华,主题升华了,叙述就不会平淡了,文章的高度就有了。”
这天中午,有个同学提交了自己的作文,让老师指导一下标点符号。老师一边忙着做饭一边进行修改,举一反三,还发到群里,让同学们看了进行讨论。老师不停地和我们互动,把每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说得一清二楚。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群聊,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不料,老师突然发了一条:“完了,老师家里又冒烟了、升仙了——煳锅了!”这句与标点符号无关的文字,让我一时摸不着头脑。大约过了二十分钟,老师又发了图片和文字:“杰作!锅煳成这样了,笑死我了……”“两个鸡蛋一袋奶,鸡蛋没了。”“刚散完烟,从厨房到客厅再到卧室,烟气缭绕的。”
我这才回过神来,天那,老师家的锅煳了。老师倒是很淡定。她说:“你们记住了就好,锅煳的有价值了。”还让我们以这件事写一篇作文,字数不限,文体不限。
静言老师还说:“为师的希望你们,在咱们新开的这门《文学写作》课程的引领下,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下去。我们且将自己活成一束光,照亮温暖自己,慢慢地,光束集聚起来,世界就亮了。”
感恩遇见,与智者同行。静言老师忘我的工作精神,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有的同学给老师的留言是:有幸走进老年大学文学写作班,遇见静言老师,成为您的学生,聆听您的写作课,是一种身心享受。正是有您的谆谆教诲,深入浅出的耐心解析,诲人不倦的精心辅导,给予我信心和勇气,我才写出了那篇《故地重游》。还有的同学说,感觉上了《文学写作班》,才发现脑子也有灵光一闪时,几句诗就有了。大家都感到与静言老师相见恨晚,还好,德州老年大学新上的这门课,我们没有错过。我们非常愿意跟着老师继续往前走。下面引用静言老师《我在德州老年大学等你——一封致学生写作作业点评的信》中的一段话共勉!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我们不会因为年龄而放弃追求和梦想;我们也不应为一地鸡毛飞上天的苟且生活而放弃对诗与远方的寻找。正所谓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那么,就让不断地学习作为你的信仰吧!踏实脚下的泥土,坚石般有力地走向人生之路的尽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