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宋开峰:最是家乡豆腐香








最是家乡豆腐香

□宋开峰

“梆!梆!梆梆……”伴着乡间袅袅的炊烟,卖豆腐人的梆子声便是小村清晨最美妙的音符,也是农家人最深刻的记忆。

豆腐是中华美食的伟大发明,也是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自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以大豆为原料,“磨豆为乳脂,名曰豆腐”以来,2000多年始终广受世人喜爱,雅俗共赏、老少咸宜、搭配自如即是对其最真实的写照。因其雅可登皇室贵胄的御膳盛宴,俗可解寻常人家的腹中之饥。既不忌与青菜、荤肉、山珍、海味搭配,也可自成体系,单独成席,煎炒烹炸炖。最普通的还是小葱拌豆腐、香椿芽儿拌豆腐,清鲜溢香,撩拨味蕾,可谓舌尖美味。在过去寒冷贫瘠的冬季,因其价廉物美,加之农家人可用自产兑换,与白菜杂炖便成为农家人贯穿冬日的菜品。

家乡做的豆腐,最大的特点是鲜香。做豆腐前,先是手工筛选剔除黄豆杂质,用井水浸泡一夜,翌日清晨星月依然闪烁时,用小细石圆磨细细磨成雪白生豆浆,“磨砻流玉乳”,然后滤渣、熬熟,点入适量卤水,倒入模板,盖上豆布包压实,清晨就可售卖了。

家乡的豆腐纯手工制作,口感爽嫩,豆香扑鼻,温热可人。随着“梆、梆,梆梆”敲击声,在村子的房山头、小巷边抑或大街上,卖豆腐人支起老式单车,敲响车把前的竹梆,农家人便会闻声而至,或掏钱购买,或用簸箕盛大豆兑换……若遇主家正逢喜事,门前一声悠扬明亮的“豆腐哦、豆腐”(谐音“都富”),甚讨主人彩头,往往一下子买下整板豆腐,落个双方皆大欢喜。

在我老家平原县,老豆腐是当地一道名吃,历史悠久。据传,汉末刘备在平原做县令,冬季的一个清晨,刘关张三人习武归来,见一二八女子在街头啼哭,问起缘由,答曰:家贫,做豆腐维生,昨日玩耍,弄丢豆包布,今日只做成豆脑,父急,殴之。刘关张怜其家贫,取银两资之,遂添加清酱(酱油)食豆脑,大悦,美其名曰“平原老豆腐”,名噪至今。

平原老豆腐的精妙之处在于和它搭配的卤和油。卤需用酱油、精盐加水,放入葱、花椒、八角、茴香、丁香、桂皮、姜等十几种作料,再加入老母鸭或猪骨头熬制老汤。油用优质棉籽油在温火上熬,除去油沫杂物。另备用优质红辣椒烹制的辣椒油。配料盛碗时,将豆腐脑用平勺片入碗内,浇入汤卤,点上麻酱。

第一次品尝这道美味,是在农贸市场一个简易摊位上。但见洁白透亮,嫩而不松。盛入碗中,豆腐似雪如玉,卤像玳瑁琥珀,红中透白,红白相间……搭配一个平原签子馒头,轻轻舀起一勺送入口中,豆腐如丝般顺滑,在舌尖上一触即化,香气浓郁,妙不可言。自此,便深深爱上了这道美食。后来离开小城,在城市的喧嚣中,也曾于街头巷尾无数次寻觅过老豆腐的身影,可喝到嘴里,总也吃不出家乡的味道。所以但凡有机会回到家乡,总要酣畅淋漓地喝上一碗老豆腐,再带回点老家的井水豆腐、白豆腐皮。

一缕豆腐香,最是家乡味。离乡日久梦不休,醒来鼻翼间仍萦绕家乡豆腐香。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