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本”印记
▢李宽云
小人书,在鲁西北一带叫“画本”,感觉非常贴切,它以画为主,不光是小孩,连大人都喜欢看。在我的印象里,一些识字不多的人看画本倒很轻松,字画一对照,既学些生字又长了见识。我上学不久就喜欢翻画本,也是边猜边看,但难免稚气可笑。有一天,我和伙伴看画本上小八路送信,途中遇到一只狼,不由惊叫道:“这是鬼子的狼,要吃中国的小孩呢!”大人们听见后笑得前仰后合。
稍长几岁,对画本的兴趣更浓厚了,看完自己的不过瘾,就跟伙伴借着看或交换着看。我父亲在供销社上班,买画本方便;我有六个哥姐,找到画本还会给我讲。我现学现卖,很快成了香饽饽,上学、拔草、拾柴火,身边总跟着一群“听古的”。有一次,我给小伙伴们讲小兵张嘎借送给养去侦察敌情,趁机把一挂炮仗拴在狼狗尾巴上点着了,狼狗带着一串炸响窜进鬼子的指挥部,搅了个天翻地覆,八路军趁机消灭了敌人。这段情节电影里没有,所以小伙伴们听得新鲜又开心。
那时候手头有几个“钢蹦”,几乎都买了画本;钱不够就两人合伙买,但看完归谁常犯纠结。凡是跟我合伙买的,画本基本都归我,再攒钱退还人家。伙伴们很满意,等于白看画本;我也很满意,就当是伙伴借钱帮我买画本,我可以随时看、反复看。这段经历,培养了我的博闻强记,使我喜欢上了作文,成年后又爱上了文学创作。
1998年,听人说起草原牧民用咸肉引诱打探的独狼,等它拼命喝水时捉住它,拴在羊圈门口,比狗还好使。我想据此写一篇《为羊看门的狼》,虽说没和狼打过交道,但上小学时看过的画本《带响的弓箭》启发了我的思路,尤其是“独狼奸,窝狼凶”的谚语,对刻画狼的性格堪称锦上添花。作品发表后,入选了《99中国年度最佳小小说》,兴奋之际,怀念起少儿时魂牵梦绕的老县城新华书店,于是骑行40华里,竟发现店里还摆着画本。正在如获至宝地挑选,又巧遇两个发小。我自嘲是“旧情难忘”,一发小感慨道:“还不都一样吗?有时真想再看看《小豹子单骑追敌》。小时候用粗铁丝做弹弓,难找又难做。看了这个画本,才换成树杈棍的嘛。”另一个说:“咱从小就梦想着去当兵,还不是受‘嘎子’‘雨来’的影响吗?”
光阴如梭,到点退休,原以为画本的往事会如烟而去,没想到融入网络时代后,时常看见有人晒画本,“头条”的老梁收藏尤为丰富。我称赞这些画本绘制精美、文字简练、人物生动、格调向上,他感叹道:“就是不知道以后传给谁?”我说:“儿孙有喜欢的,就传给儿孙;没喜欢的,就找个喜欢收藏的年轻人;最后一招是捐给图书馆。我就不信全国都在弘扬传统文化,这些经典就没人珍惜!”老梁回了一个大大的赞,说:“我终于踏实了。”
作者简介:李宽云,武城人。退休前曾任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文化总监,高级企业文化师职称。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齐鲁文化之星。已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出版文学作品集两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