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孟祥礼:追忆席文天先生




追忆席文天先生

孟祥礼

漫步在临邑县实验中学操场,抚摸着南首《临邑实验中学建置记》校碑,想起了已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席文天先生,这通校碑就是席先生撰文并书丹王建华镌刻的。

1999年的席文天先生

我和席先生于1992年偶然相识,1994年在临邑一中赵德才老师家一块共进午餐后才熟悉起来。印象中席先生经常穿一套朴素但很整洁的中山装,手提一只黑包,内放他的常用家当:烟、笔记、一本书以及笔墨纸印,以备随时记录和进行书法创作。

记得那天是赵德才老师请席先生给他的发明专利“教学电磁波收发射演示装置”题字。席先生先用毛笔在纸上写好小楷,再用刀把字刻下,他刻了几个字后,觉得自己眼花效果不佳,便由我来刻好粘到仪器上。处理完后开始准备午餐,赵德才老师问准备几个菜好,席先生说:“既要吃得好又不要浪费,你看着办吧。”席先生质朴随和的性格可见一斑。

席先生时常安步当车,一副标准的学者穿戴,言谈话语中透出十足的文人气息。他的文化底蕴不是一般人可比。有一次,我们和他谈起毛主席的诗词,席先生说,毛主席对古典诗词格律研究得很透,随即他拿出诗律词典,将词牌名及词作一一对号入座。以《沁园春·雪》为例,从辞典中查出词的韵脚,然后分析毛主席的这首词,说毛主席这首词的用韵,无一不合乎诗词格律的要求。席先生还从文学理论和艺术鉴赏角度给我们深入分析讲解,我们由此深刻感受到毛主席高深的艺术功底和共产党人自信、担当和博大的胸怀气度。我们对席先生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席先生不仅书画诗词水平高,对文物也很有研究,有很高的字画文物鉴定水平。当他听到什么地方出土字画或墓志铭时,常常激动得恨不能马上一睹原物。有时为了考察某件文物的来龙去脉或一个历史事件的缘由,他数次深入实地调查细致考证,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为此难免惹的同伴有所抱怨,不过相处久了大伙也就理解了他甚至为他这种敬业精神所感动。

记得有一次席先生住院,我去医院看他,在他那张床的床腿旁捡到几片碎纸片,上边有多少不等的繁体字。他不顾病痛,急切得要对好这些字再研究。他对古籍爱惜得近乎痴迷。他对乐陵、临邑文史研究下的功夫颇深,为临邑、乐陵县志编纂作了大量工作。另外,在挖掘临邑邢侗、邢慈静兄妹书法艺术方面,他也功不可没。

席先生还为邢侗纪念馆、邢侗公园的布局设计出谋划策。为设计邢桐公园“夕佳亭”一景,几次跑到临邑一中旧址原邢侗“来禽馆”处,反复考察论证,用心摹临“夕佳亭”,还赋诗一首。后来,一中原校长李教华将诗装裱并一直挂于客厅。1986年临邑一中建教学楼时,在学校东北角修建木质仿古“夕佳亭”,委托老教师李豫专门请名家蒋维松先生题写书亭名。现在“夕佳亭”早已迁入一中新址西南角。有时一中老学生回乡时还专门到新一中处抱着“夕佳亭”合影留念,这不能不令人想起席先生。

席先生2002年去世,享年76岁。转眼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但他的音容笑貌还似昨日。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特约编辑 | 李云付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