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包方龙:我们的二胡老师



我们的二胡老师

文/图  包方龙

老年大学秋季开学的铃声响了,我和同学们一样,满怀希望,怀揣着儿时的梦想,开启了乐器二胡学习的快乐历程。

李桂云老师正演奏二胡乐曲

我们的二胡老师李桂云今年72岁,中等身材,脸庞方正,气质优雅,身上散发出一种淡定和从容的气度。他不仅二胡拉得好,而且对京胡、板胡、钢琴、月琴、笛子等乐器可说是样样精通。

我们这个班,年龄最大的师哥70岁,最小的师妹也近60岁,大家虽然渴望学有所成,但对基本功的掌握难免参差不齐,多数学员甚至是零基础,就这样一帮老年人坐在教室里,齐刷刷地都以凌乱的思绪和复杂的目光注视着老师,这无疑为老师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当时,一个大教室里分为快慢班,大家分片坐,老师一会指导快班,一会来手把手教慢班练习运弓,很是辛苦。可真正练习起来,又互相影响,很不方便。同学们那困惑的目光又投向了老师,李老师急切地和学校联系沟通,又争取了一间教室,同学们可以分班学习,大家都释怀了,高兴得不得了。

这样,李老师第一节课在慢班教二胡的运弓,第二节课在快班指导练习歌曲,一直就是满负荷运转,70多岁的人了,一个上午都得不到休息,这种精神,着实令人敬仰。而我们把由衷的感谢付诸勤奋的练习,刻苦练琴,不想辜负老师的期望。

在慢班,初学二胡的几个星期里,同学们刚开始学运弓,两手僵硬,不听使唤,左手按弦按不住,音拉不准,每天反复练习音节,感觉进步还是很慢,有些焦虑。老师坚定地表示,不让任何人掉队,你不放弃,我不嫌弃。他语重心长地说:“运弓不但是学琴的开始,而且是学琴人一辈子都要练习的基本功,相信自己,你一定行。”正是这些暖心的话语激活了大家学琴的热情,大家打消了顾虑,坚定了一个信念:努力学琴,贵在坚持。

在快班,老师除指导正常的音节练习外,进一步教导我们怎样识谱、唱谱、运弓、持琴、打节奏,教二胡的演奏技法,不同曲目的音乐表现等,每一堂课,老师都不厌其烦地一次次讲解和示范,用心中的大爱和充满智慧的双手牵着我们在二胡的艺术海洋里遨游,一路艰辛,一路欢笑。

李老师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好老师,他上课非常有特点,不古板,不教条,凭他的音乐才华和教学经验,因人施教且寓教于乐,耐心细致并通俗易懂,尽其所能挖掘学员的学习潜能。听老师拉二胡,那就是一种高品位的享受,琴声委婉连绵,犹如汩汩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侧耳聆听,心旷神怡,如痴如醉。

一个学期很快就结束了,在老师的倾心培育下,同学们的琴技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大家也是经常在家人面前潇洒地一展琴韵风采,其乐融融,乐在其中。

说句实话,面对我们这些笨手笨脚且反应迟缓的老年人,老师如此有耐心,这是始料不及的,这是一种难得的熏陶,这其中的点点滴滴,就像一支蜡烛,不惜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们前行的路,我想,这就是为师之品吧!

年末,“老年大学2025元旦京剧器乐展演”举行,我们二胡班全体学员共同演奏的《红星歌》和《田园春色》等曲目,取得了成功,大家收获满满,心里乐开了花。

李桂云老师,在我们学生的心中,您就是一部二胡文化艺术的活字典,我们永远敬重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