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立新:书信往事







书信往事

王立新

周末去新湖景区散步,途中恰巧看到一位邮递员从明月桥北边十字路口的绿色邮筒中收取信件。我问他现在还有人寄信吗,他说还有,但确实很少了。猛然一想,也是啊,感觉自己也已有很多年不写信了,此时,不禁有颇多感慨。

在我国,书信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当时君臣之间用马传递书信的记载。在古代,书信有书札、信札、书表、书函、书简、书疏、书牍、尺牍、尺素、帛书等多种称谓。当然,最具温情和暖意的书信还属家书,正如唐朝大诗人杜甫诗中所说的“家书抵万金”,譬如三国时期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诫子书》,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的《曾国藩家书》,近代以来,革命义士林觉民的《与妻书》,鲁迅先生与许广平表达爱情的《两地书》,著名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的《傅雷家书》等,都是启迪后人的传世佳作。

书信作为一种古老且美好的交流方式,有着特殊而严谨的文体格式。上中学时,书信仅是以作文形式之一,让学生来练习写作的,因为我们家没有远方的亲友,所以我也并没有写过真正意义上的书信。自从上大学以后,才开始有书信往来。30多年来,也有几件难忘的书信往事。

报平安的信。1986年9月,我告别家乡和父母,远赴上海上大学。因为是我第一次单独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坐火车,父母一再叮嘱路上千万要小心,母亲怕给我随身带的钱被偷了,特地给我缝到最里面的短裤上。火车到站之后,坐上接站的校车来到学校,在办理报到手续需要交费时,为把钱“拿”出来,着实很费了些工夫。分到宿舍安顿妥当后,我赶紧坐下来给父母写信,告诉他们我已经平安到达,学校里一切都很好,同学们也特别友好,请二老放心。当时写着写着,竟然感觉有些哽咽,虽然已是快20岁的人了,但毕竟是头一次远离父母。这是我写的人生第一封信。父母收到我的信后,也很快给我回了一封信,让我务必安心学习,不要记挂他们。

抱歉的信。大学期间,在一次老乡聚会时,认识了另一所大学比我低一级的一位同县的老乡,当时大家经常在一起交流。我们先后毕业,分到了不同的城市。我上班第二年结婚,妻子单位分到一套小两室一厅的楼房,当时刚开始房改,我们需要交纳一万多元的房钱。因为刚参加工作,我们工资也比较低,凑够这一万多元,已经寻求双方父母及亲友多方赞助了。恰在此时,收到上述那位老乡的一封来信,也是说到单位分房需要交钱,想找我借5000元钱。这让我颇为尴尬,朋友一场,他遇到困难了,的确应该鼎力相助,但我也才刚渡过“难关”,实在不好意思再向父母亲友张口借钱了。没办法,我给他回了一封表示抱歉的信,信中实事求是地说明了我的情况,请他务必谅解。只是从此这位老乡与我渐渐疏远,直至不再联系,甚觉遗憾。

给孩子老师的信。当年,儿子刚上一年级,我们每天在校门外接孩子放学。有段时间,放学后儿子屡屡被老师留下,我千等万等方出来,如赶上有事,我更是着急。我问孩子为啥老被留下,他说写作业写得慢,或者前一天的作业忘写了要补作业。我觉得一次两次没什么,但总是把一个刚上学的孩子单独留下,对孩子心理上会造成负面影响。针对此事,我给孩子老师写了一封坦诚的信,希望老师有问题和家长及时沟通,尽量不要把孩子留下补写作业,我们家长也一定会积极配合老师,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写完信装到信封里,让儿子第二天带给老师。第二天,老师也给我写了一封回信,让儿子捎回来,对我的建议表示理解,同时表示要和家长共同努力把孩子学习搞好。从此以后,儿子就很少被老师留下了,后来听说那位老师也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给同学的信。可以说过去给同学的信是最多的。刚上大学的时候,没事的时候就给一些高中同学写信,有的只知道在什么大学,并不清楚什么系什么专业或班级,地址只是盲写,竟然也多能收到,同学回信之后,具体地址就知道了。每逢元旦,都会买一堆明信片,给知道通信地址的同学寄上新年的祝福语,当然我也会在元旦前后收到很多同学寄来的明信片。大学第一个寒假,我和同寝室的同学也互相写信,各自说说回家后的感受及诸多有趣的事。最难忘的是2003年5月,组织举办初中同学毕业20周年聚会时,我代表同学会筹备小组写的给每位同学的邀请信,也算通知吧:“弹指一挥间,二十年倏然已去。蹉跎岁月,五味人生。二十年来,我们上下奔波忙碌,各自编织美好的梦,品尝生活苦乐酸甜……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又有几多同学情。我们多想再回到大家中间,重叙同学真挚友情。正如当年那首歌中唱的,‘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请快来吧,让我们手再握起来,心再联起来,梦再寻回来。”那次聚会来了50余位同学,不少同学说就是被那封邀请信感动而来的。

随着上世纪90年代电话特别是手机的逐渐普及,人们有事联系就直接打电话了,后来又有了QQ、微信等诸多交流软件,写信的人就越来越少了,现在信函主要是用于公务方面了,如邀请函、联系函、贺信等。可以说,随着写信这种传统的联系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逐渐淡化,人们不再有那种等待收信的盼望和焦虑,也不再有收到信时的喜怒哀乐。

书信在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不仅传递了信息和情感,还体现了当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它是一种独特的沟通方式,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闲来无事时,不妨给自己写一封信,以此来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思考,也作为一种自我表达和反思的方式。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