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马玉凤:又到一年腊八时



又到一年腊八时

□马玉凤(武城)

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第一缕年味是来自时光温暖的一碗粥。因为,腊八节到了。

我已经在超市里买来了商家搭配好的八宝米,里面有糯米、黑米、红豆、花豆、绿豆、玉米糁、花生、桂圆、大枣、葡萄干、冰糖等。每一种食材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每一种粮食都有自己的寓意,它们集结在一起,诠释着吉祥如意和团圆美满。腊八节的早上,把它们放到锅中精心熬制,同时把浓浓的期盼放进锅底,把真诚的祝福注入锅中,一个小时后,一锅黏稠软糯、香气四溢的八宝粥,会瞬间征服你的味蕾、引爆你的幸福指数,让你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腊八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腊祭仪式,腊祭是为了感谢祖先和神灵的庇佑、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据说,在佛教中腊八节是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释迦牟尼苦修十几年后,在这一天修成正果、得道成佛。这两个日子的巧遇与融合,使腊八节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另外,腊八节还有腌腊八蒜的习俗,传说只有这一天用醋腌制的大蒜才最绿最正宗最好吃。绿莹莹的腊八蒜不光是好看,还是开胃和化解肥腻的不二神物呢!

粥香弥散,温暖了四季的尾声,更温暖着漂泊的心灵。以粥之暖,氤氲在醇厚的美食文化里,飘散在岁月的轮回更替中,那种爱的味道更会漫延在无边的回忆里。上世纪70年代,那个时候人们的物质生活可没现在这般富裕,日常食用的只有单调的几种粮食,小麦、玉米、小米,连大米都难得一见。腊八节的头一天下午,村庄里会传来一阵阵“梆、梆”的敲击声,那古老的梆子声,是那时候的乡村最美的音符。声音传到奶奶的耳朵里,她连忙放下手中的活,到东房的砂缸里搲一碗黄豆,踮着一双小脚“蹬蹬”地顺着梆子声找去。不一会,奶奶就捧着一碗白生生、糯叽叽地千层豆腐回家了,这就是明天早上的腊八饭里最美味的食材了。腊八节的早上,奶奶早早地就进了厨房。柴火点燃了,把切好的豆腐放进大锅里煎成焦黄盛出,锅中再放油,撒入葱花爆香,再放上两刀白菜翻炒,把白菜炒得半软就可以添水了。水在铁锅里翻腾时,加上淘好的小米和香喷喷的豆腐,用文火慢熬,不一会厨房里就飘出了诱人的饭香。我们围坐在饭桌旁大快朵颐,小米软烂,豆腐焦香,它们完美地搭配在一起,相互的衬托,相互的激发,烹饪出的小米粥特别的鲜香。这样的腊八粥,让年少的我们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从此,奶奶做的腊八粥成了我们最祈盼的美食。奶奶用爱熬制的腊八粥深深地植入了我们的心中。奶奶静静地看着我们吃,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她却迟迟不肯动筷。我爸爸妈妈都劝她快喝,她总说再等等、再等等。等什么呢?直到我长到十几岁才明白,奶奶是怕我们不够吃,随时准备把她碗中的粥拨给我们。等我们吃饱喝足,她才拿起碗筷动口。我亲爱的奶奶疼我们入骨,视我们如命,她的爱是这么深沉伟大,是这么温柔细腻,这么无私无瑕……她干着最烦琐的家务,却吃着最少量的饭菜,以至于后来被胃病所伤……奶奶去世快15年了,每每回想起这些,我都会热泪盈眶、痛彻心扉。很懊悔曾享受她的爱享受的那么理所当然,而给予她的回报是那样微不足道……

“寒风凛冽腊八天,红炉未冷笙歌暄。粥香飘溢满街巷,笑语盈盈庆丰年。”腊八节,是一个铭刻着爱的节日,也是一个让人感恩的节日。朋友们,在这数九寒天的节日里,都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八宝粥吧,身也暖,心也暖。我想对自己说,也想对每个人说:你尽管真诚吧,你尽管善良吧,你尽管努力吧,爱你的和你爱的人一定会护你“粥”全!

还有,别忘了腌一瓶绿莹莹的腊八蒜啊,过年时,大快朵颐之后吃几瓣腊八蒜,清口爽胃;那里面的醋汁,蘸饺子吃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