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烟火趣忆
□王淑芬
在我的记忆深处,童年的春节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而与鞭炮有关的点点滴滴,恰似颗颗闪耀的珍珠,串联起我童年最欢乐的时光。在这绚烂的图景里,哥哥无疑是最温暖的色调,渲染着每一段回忆。
大年初一,晨曦未露,鞭炮声便迫不及待地拉开了新年的序幕。我早早起床,利索地穿上崭新的衣裳,满心欢喜地冲向院子。只见哥哥早已将长长的鞭炮精心挂在长竹竿上,面带微笑朝我招手。或许哥哥有意锻炼我的胆量,点鞭炮这项“重任”成了我独有的“专利”。我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上房、爬树,从生产队养牛房往下跳,这些如今看来有些冒险的行为,在那时都是我的“日常游戏”。我从哥哥手中接过燃着的木棍,哥哥稳稳举着竹竿,我小心翼翼地把木棍的火头朝着鞭炮引信伸去,点燃了欢乐的导火索。待我从哥哥手里接过竹竿高高举起,“噼里啪啦”的响声瞬间在耳边炸开。鞭炮欢快跳跃,火星四溅,纸屑如红雪般漫天飞舞,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火药香,与邻里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交织,奏响一曲热闹非凡的新年交响乐。爹娘哥姊站在一旁,眼中满是对我的宠爱与笑意。鞭炮放完了,而我却意犹未尽。
这时,哥哥像变戏法一般递给我一个小盒子,笑着叮嘱:“玩的时候别炸着了。”我打开一看,满满一盒小鞭炮,是哥哥特意买了一挂拆开,好让我慢慢放。我如获至宝,捧着盒子直奔北房墙根下,放好一个小鞭炮,手持燃着的香,凑近引信。“呲吡——砰!”小炮仗炸响,火药的冲击力让我兴奋得欢呼,每次成功点燃,都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哥哥在一旁看着,时不时提醒我小心,任由我尽情享受这份欢乐。
玩累了,我便跟着家人出门拜年。走在大街小巷,入目皆是喜庆的红色,满耳都是爽朗的笑声。人们身着新衣,相互拱手作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一边甜甜地向长辈们拜年,一边眼睛不停地在地上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没燃放的小鞭炮。每捡到一个,都兴奋得如同发现了宝贝,小心翼翼地揣进兜里。
拜完年回到家,我忙不迭地把哑炮拿出来,小心地一层层拆开,将里面黑色的火药倒在纸上,在地面上精心摆出各种有趣的形状,有五角星、爱心,还有歪歪扭扭的“福”字。接着,我拿起燃着的香,轻轻靠近火药。“呲吡”,火星沿着火药图形迅速蔓延开来,瞬间,地上绽放出一朵朵绚丽的“小烟花”,金色的火苗欢快地跳跃闪烁,在地面上勾勒出一幅梦幻的画卷。哥哥在一旁看着我的“杰作”,不禁为我鼓掌叫好。
夜幕降临,我最期待的“滴滴答”登场了。细细的“滴滴答”有一手掌长的,也有近半米长的,这是哥哥亲手为我制作的。为了制作它,我和哥哥一起去大田废弃老井边刮硝。井口长满荒草,四周弥漫着一股神秘的气息。哥哥趴在井边,神情专注,用刀片一点一点地刮着硝,每刮下一点,都如获至宝。我在一旁紧张地看着,既担心哥哥的安全,又满心期待能快点完成“滴滴答”的制作,双手使劲拽着哥哥的双脚。哥哥扭头冲我一乐,又扭头专注刮硝。回家后,他将各种材料按比例仔细混合,再用纸精心卷撮成软软的“滴滴答”。
我兴奋地点燃“滴滴答”,火星向上蔓延,我挥舞着手臂,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五彩的火星如精灵般随着我的动作肆意飞舞,在夜空中留下一道道绚丽的光环,好美啊!
如今,大城市主城区为了安全与环保,设置了鞭炮禁燃区,广大的农村鞭炮声依旧,且烟花燃放得更绚丽。听到鞭炮声,望见那冲向天空的灿烂的烟花,总是会想想起那些和哥哥一起度过的春节,每一个欢乐瞬间都鲜活如昨。哥哥慈爱的笑容、耐心的叮嘱,和爹娘兄姊围坐的温暖,都如同窖藏的美酒,随着岁月流转愈发香醇。尽管时光变迁,这份温暖与欢乐,始终是我心底最珍贵的财富,是我在人生旅途中疲惫时最温暖的慰藉。
作者简介:王淑芬,昵称“听雨”“乐呵呵”,女,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德州市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作家文摘》《中华辞赋》《中华诗词》《山东老干部诗坛》《德州日报》《鲁北文学》等报刊,有诗词收入《当代中华诗词山东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