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李宽云:时过境迁品老话



时过境迁品老话

李宽云

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流传多年的老俗话不仅愈发难得听闻,即便听到了,理解起来也有些困难。下面选取几例,与大家一同品味。

“千年的大道走成河。” 为何千年的大道会变成河呢?原因在于过去的许多道路是人们频繁行走自然形成的。由于缺乏坚实的路基,经过人畜踩踏、车轮碾压,道路反而比两边低洼许多,一下雨就成了淌水沟。结果是道路越低洼,水流冲刷越厉害,越冲刷道路就越发低洼,久而久之,多年的大道便演变成了河道。还有一些官道,倘若维护不到位,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在德州及周边地区,直到20纪70年代实现村村通公路,这种状况才得到彻底改善。

昔日农村土路

“表兄妹,夫妻配。” 过去,人们对近亲结婚的危害认识不足,表兄妹结为夫妻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过去的女子遵循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的规矩,所能接触到的男性大多是表兄表弟,彼此之间容易产生感情。长辈察觉到这种苗头后,往往顺水推舟促成婚事。另一方面,过去的婚姻如同一场赌博,女子的命运难以预料。而嫁到姑舅家,彼此知根知底,再加上亲情的纽带,无疑是相对稳妥的选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便有了 “表兄妹,夫妇配” 的说法,“舅姑” 也因此成为 “公婆” 的代称。

“和尚没儿孝子多。” 过去,有些人之所以狠心割舍家庭和亲情,进入寺院当和尚,是因为和尚在生活上比穷苦百姓更有保障。在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他们受到官府的庇护,有善男信女心甘情愿地送上衣食钱财,还有以田地为主的庙产,能够像地主一样出租土地,坐享收成。寺院附近的一些人为了生计,甘愿受其驱使。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大力破除封建迷信,和尚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出,这句谚语也慢慢远离了人们的生活。

“大人脸,孩子腚,十冬腊月不怕冻。” 过去家庭孩子众多,大人又忙于生计,无暇细心照料孩子,便给孩子穿上开裆裤,让他们自己解决大小便问题,很多孩子甚至一直穿到六七岁。这样虽然给大人带来了便利,可孩子在冬春季节却要饱受寒冷之苦,于是就有了这句谚语。如今,大人照顾孩子更为周到,穿开裆裤的孩子鲜见,即便穿,时间也大大缩短。由于缺乏深刻的切身体验,越来越多的人对这句谚语感到陌生。

“倔骡子干好活。” 在过去当地的役畜中,骡子食量小、力气大,本就是十分得力的帮手。有些骡子灵性十足,某些活干上两遍后,就无须人过多操心。可要是碰上能力欠佳还瞎指挥的主人,它就会耍起倔脾气。由此可见,但凡有些技能的动物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就要求操控它的人懂得因势利导,让其发挥出最大作用。如今,这种体验已基本消失。

“父母是条龙,向谁谁受穷。” 按理说,父母如同呼风唤雨的人,又有心偏袒,那么受宠爱的子女理应占尽优势,生活富足,可为何会出现 “向谁谁受穷” 的窘迫局面呢?原来,自古以来,这样的教训不在少数。父母越是精明能干,越容易习惯包办代替,只想让儿女坐享其成,不舍得让他们经历风雨,从而导致儿女的生存能力低下。一旦失去依靠,便会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所以,在当今社会人们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的情况下,更不应忘记这句谚语所蕴含的道理,切不可重蹈前人的覆辙。

“毛驴是个怪,骑着倒比牵着快。” 其实人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挑着水行走会比空身走路更快,因为这样能与扁担的颤悠节奏相契合,从而节省体力。毛驴驮着人走得快,是否也是这个原因不得而知,但或许毛驴已经意识到,既然身上驮着人,不如早点到家就能早点摆脱负担,就如同人们常说的 “早剃头早凉快”。以往在德州一带,毛驴是常见的役畜,它虽与马同属一科,但害怕爬坡、畏惧下水。人们想办法帮它克服了这些毛病,并且充分发挥了它记性好、擅长走夜路的优势,使其更受人们喜爱。

“黄鼬专咬病鸡。” 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德州一带的田野里有不少黄鼬,它们以蛇、老鼠为食,也爱吃鸡。黄鼬惧怕人类,白天不敢进村,只能趁着夜晚偷鸡。但人们养鸡也不容易,怎会轻易让黄鼬偷走呢?除了把鸡关进鸡窝,有的人家还养了狗,准备了猎枪,甚至设下夹子和 “木猫”。试想在这种情况下,黄鼬要钻进鸡窝偷鸡,得经历多少艰难险阻?所以它会尽快抓住鸡,而病鸡由于反应迟缓,常常最先遭殃。从这个角度来看,黄鼬专咬病鸡并非因为偏爱,而是出于无奈的紧急选择。进入21世纪以来,家庭基本不再养鸡,黄鼬也越来越少,这句谚语也就显得愈发新奇陌生。

木猫

“男怕车前车后,女怕产前产后。” 所谓 “男怕车前车后”,可以用另一句谚语 “赶车玩船,命在眼前” 来解释。至于 “女怕产前产后”,主要是指在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的旧时代,女人生孩子,尤其是头胎,就如同在鬼门关走一遭。每当婴儿顺利降生,在场的妇女总会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这恰恰反映了当时的这种紧张心情。如今,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多数家庭都拥有了汽车,没人再有 “命在眼前” 的恐惧;妇女们也更有保障了,产前好几天就住进医院,一家人都觉得心里踏实。这便是社会进步带给人们的安全感。


作者简介李宽云,武城人。退休前曾任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文化总监,高级企业文化师职称。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齐鲁文化之星。已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出版文学作品集两部。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