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王季春: 春雪贵如油





春雪贵如油

王季春

阳春三月,瑞雪姗姗而来。一时间,朋友圈里都是与雪有关的内容,主题单一,却条条新鲜、水灵。

"下雪就不要发朋友圈了,等哪里下钱了再告诉我",真就有人读懂了其中内涵。

"这场雪,对种地的农民来说,简直像在下钱了!"

"呵,这格局果然打开了"。让每寸土地生"金",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这一对一答让人心里暖暖的。

春雨贵如油,点滴不白流。春雪何尝不贵如油?有句农谚叫"麦田冬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强调了雪对小麦生长的积极影响。因为雪能够保温,有效阻挡寒气入侵,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保护麦苗安全越冬。此外,积雪还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小麦的生长。

冬雪没有盼到,这场春雪对田野,对农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味,谁说不是一种姗姗来迟的惊喜呢。你看,鹅毛般的雪花漫天飞舞,一盏茶的工夫就铺满地,压弯树枝。

农村长大的人,遇到下雪天,总喜欢谈论与庄稼有关的点点滴滴。大人们津津有味地谈论,孩子们却觉得索然无味。他们喜欢雪花的轻盈妙曼,喜欢洁白的颜色,喜欢去古人的诗句中寻找应景的句子:"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他们说飞舞的雪花有灵魂,像是活着的生物,忽上忽下、忽快忽慢,虽轻如鸿毛,却有自己的意志和目的。你看,她们落地无声,一层层越积越厚,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毕竟是春天,再大再厚的雪也架不住逐渐升高的地温,半天工夫就都融化成水,去滋润万物了。

听着听着,心又被温暖。雪落虽无声,能让人听到千军万马般的呼喊与脚步声。听,林木苏醒,鸟奏乐声;看,花儿微笑,小草返青,还有菜园里那窃窃私语的虫鸣......大地没有了雪的气息,却分明感觉到春潮正奔涌而来。

我似乎嗅到旷野中清新鲜美的气息,听到农田里麦苗起身拔节的声响,看到麦田里一张张笑脸扬手施肥,俯身除草,期待麦秋又一个好收成!

作者简介:王季春,女,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林业生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山东文学》《时代文学》《当代小说》《散文选刊》《德州日报》等报刊,著有散文集《一缕馨香》、青少年读写范典丛书《那些被小雨打湿的记忆》。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