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散文|杨福国:德博志愿者杨雪芹



德博志愿者杨雪芹

□杨福国(陵城)

杨雪芹是德州市博物馆(以下简称“德博”)的首批获聘志愿者。自2019年加入到现在五年多了,她年年被评为优秀志愿者,是我们一百多号志愿者中的优秀讲解员。她在志愿者表彰会上发言时曾给志愿者们分享了一句名言:我的热爱很多人不懂。

我也是德州市博物馆的一名志愿者,比杨雪芹晚两年加入。我认识杨雪芹是在2021年夏天新志愿者培训学习期间。一位我熟识的老志愿者给我介绍了她,交谈中得知她的老家也在陵城区,于是我们就攀上了同乡,彼此就感到亲切,聊得就多一些。

杨雪芹在给孩子们讲解

她告诉我她退休前是山东新华印刷厂德州分厂的一名文字校对员。2018年年底退休,2019年7月开启了她的志愿者生涯。

她刚到德州市博物馆做志愿者时,家人以为她刚退休还过不惯退休的日子,找点事干打发时光,都支持她。后来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杨雪芹自获聘志愿者后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她除了反复学习馆里给志愿者印的那本讲解词,还守在电视机前按时观看《百家讲坛》《中国通史》《考古公开课》和文物鉴定等和文博有关的节目。家人说她沉迷其中,把当志愿者当成事业干了,想不支持都不行了。

博物馆每周排班时,志愿者微信群里就会发一个排班表。排班时一般是每次两个人同时值班,值班表上有轮值志愿者姓名、时间。由于志愿者多是上班族,有时抽出半天时间值班实属不易,所以排班时难免有空缺,或者该值班时临时有事需要替补。每当出现这种情况,杨雪芹的名字总会主动请缨,一百多号志愿者中,轮值和替补别人次数最多的就是她。

志愿者到博物馆服务,除非一块儿值班,平时是很少见面的,只能在微信群里熟悉彼此的姓名。我和杨雪芹不在一个组,因为替补空缺,我们凑巧在一起值了两次班。两次值班让我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

第一次是一个周五上午。整个上午,博物馆里只有一个参观团,散客也很少。我正在二展厅熟悉文物,杨雪芹从另一个展厅找来了。我以为馆里有什么通知呢,忙凑过去。不料她却对我说:“给刚才那个团讲解完了,现在也没人参观,我们自己练练吧。”

我一时没明白她的意思,她接着又问我:“你给我讲,还是我给你讲?”原来是这样!我不大好意思讲,就对她说你给我讲吧。她就把我带到一个展柜前,我还没进入游客的角色,她却已进入讲解员的角色。她把步态和姿势瞬间变成培训时要求的样子,乡音也换成普通话,有板有眼地给我讲起来。

我听着她的讲解,思想却有点走神。眼前的杨雪芹虽说目光炯炯、神情专注,但黑发中夹杂的缕缕银丝显示出她已不再年轻。她对一份志愿工作有这么高的热情,让我有些不解。

第二次也是一个周五上午。我和杨雪芹都是替补值班,凑巧又碰到了一块儿。

她到馆比我略早,碰面时,她问我在服务台还是在展厅——按新规定,两名志愿者需分别在服务台和展厅各司其职。我猜测她愿意在展厅,就让她选。杨雪芹客气地笑了笑,最终选了展厅。

我和保安在服务台值守。馆里一上午没来参观团,散客也不多,我和保安不时聊几句天。展厅里比较冷清,不知道杨雪芹这一上午在展厅如何度过的。

到下班的点了,杨雪芹回到服务台。她似乎猜出我心里的疑问,看了看我说:“唉,没有团,我就给那几个散客讲了一遍。”她一边说一边流露出满足的神情。

“杨老师,是散客主动找你讲,还是你主动上前服务的?”我忍不住问她,她爽朗地笑道:“当然是我主动上前的。我对他们说,我是德博的志愿者,我的讲解不收费,我愿意为你们倾情讲解。”

杨雪芹说这些话时,她身上德博志愿者红黄相间的马甲像一团火焰映照着她热情洋溢的脸膛。

“杨老师,只要有机会讲解,咱说什么也不能放过!”我看她兴致这么高,就跟她半开玩笑地说。

没想到杨雪芹很认真地说:“我有我的原则。只要能来馆里我一定来,只要来到馆里我一定不闲着。有游客我给游客讲,没游客我对着文物自己温习。”

杨雪芹这几句话把我说愣了,我怎么也想不到她对志愿讲解这么执着。忽然我耳边又响起她那句名言,就开玩笑地对她说:你的热爱我不懂。我嘴上这样说着,心里却涌起浓浓的钦佩之情!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