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于美丽
▢宁学华
一直在酝酿一场旅行。我喜欢人在旅途的感觉,喜欢心灵和身体同时在路上。如今已是阳春三月,正是下江南的好时节,可我的行程却还迟迟未能确定。静下心来,我不禁问自己:最近忙啥呢?是啊,忙啥呢?!
是忙着工作、忙着挣钱吗?似乎没那么忙,我对物质的追求还没到那种执着的程度。是忙着洗衣做饭、收拾家务吗?我的生活一向简简单单,似乎也没有太多家务要打理。是忙着逛超市、接送孩子吗?孩子早已成家立业,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偶尔回来几次,说不定都不用我下厨。是忙着刷视频、排队领鸡蛋,或是忙着跑医院、药店吗?我向来不随大流,从不喜欢为了小恩小惠耽误时间,况且我也从来没想过要跟大爷大妈们去抢地盘;我的身体还算健康,偶尔有点小状况,喝点热水热茶扛一扛也就过去了,一年到头很少跟医生打交道……我找了一大堆理由,似乎每个人都在围绕着这些理由过日子,这些理由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然形成了一个怪圈,无论怎么绕、怎么转,都绕不出生活的圈子。既现实,又无奈。否定了这些理由后,究其原因,无非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忙碌。
想起姐妹发给我的一段视频,我又点开看了看。视频中记录了一位年过九旬的老人,她白发如霜,妆容精致,服饰时尚得体,仪态优雅端庄,脸上笑靥如花,表情如同十八岁的小姑娘,那种快乐直达人心底。老人气质里散发出来的自在,触碰到了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角落。她说:“我一直忙于美丽,忘了老去!”
我的心里突然一酸,身边有多少人,包括我自己,又有谁做到了忙于美丽呢?人到中年尤其是老年,对于美丽的诠释,并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直观的层面。一件鲜艳的衣服、一脸浓妆、一件奢侈的首饰、一个名贵的包包,并不能展现出一个人的美丽。中老年人的美丽,需要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从容淡定且自信阳光的生活态度与高雅宽厚的精神境界来支撑。可又有多少人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然而,如果我们愿意去做,又有多少人做不到呢?我想,从现在开始,抛开年龄,抛开世俗;抛开杂念、抛开偏执,一切都为了美丽而忙碌。
春光正明媚,我需要去河边看柳。看着柳眼在清风的吹拂下,慵懒地睁开,在阳光的爱抚下,生出嫩黄娇弱的柳芽,柔软地在风中摇曳生姿,尽显妩媚与柔情。我还想偷偷折一段柳枝,像儿时那样,做一个柳笛,放到嘴边轻轻吹响,从或轻细悠长或粗犷短促的笛声中,重温儿时的快乐,感受曾经的美好。我要去看杏花,等待红杏含苞欲放,耐不住寂寞从院墙里伸出一两枝花枝,在风中摇曳,看它花枝乱颤,高调地与万物争春。我要去看桃花夭夭,看它粉脸含羞、朱唇微启,娇态可掬地嗔笑春风。我要去田野,听小草破土而出,嫩绿的草芽坚定又执着,新的生命和希望经过一冬的孕育,在春天突然 “炸响”;或者找一片茅草地,寻找出几根茅针,剥开层层嫩黄的皮,露出嫩白的茅芯,放到嘴里,轻轻嚼、慢慢品,一股清甜从舌尖直抵心底,涌出一种久违的感动,让儿时那些快乐重新浮上心头。我要走上小桥,听春水淙淙从桥下流过,偶或有几只野鸭游过,冷不丁会有一只,突然一头扎进水里,好一会儿,才见头和脖颈露出水面,喉管蠕动着,眼睛里露出享过美食后的满足,鸭掌轻拨,荡起层层涟漪。
我需要背上行囊,说走就走,去到家乡以外的地方,无论是四季如春的江南,还是白雪皑皑的北国,抑或是辽阔苍凉的西域。我需要到处走走,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感受各地的地域文化,品尝各地的美食,享受舌尖上的快乐。
我需要读书,不仅仅是文学、哲学,我还需要了解历史,读懂五千年文化的厚重;我需要了解当今社会的各种时尚,接受各种超前理念,紧跟时代步伐;我需要读各种时尚杂志,了解当今的时尚穿搭、流行色,当自己走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不会因为过于传统而守旧落伍。我需要改变几十年的固化思维,与时俱进,当站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依然可以卓尔不群、风采依旧。
我需要学着拍视频、照片,当和朋友们在一起游玩时,无论年龄大小,都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捕捉到她们最优美的姿势和最开心的表情,让瞬间的美好成为永恒。我需要学习做各种特色美食,当亲友们相聚时,能亲手端上一盘自己拿手的小吃,看着一张张开心甜美的笑容,感受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的幸福。
我需要…… 我需要太多的东西来提升自己、丰腴自己,从皮囊到灵魂。
从现在开始,我需要忙于美丽。
作者简介:宁学华,女,德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德州市诗词协会会员、德州市朗协会员。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 | 李玉友
审核 | 冯光华 终审 | 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