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王淑芬:母亲节的温暖






母亲节的温暖

□王淑芬

儿媳霞妮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午后的宁静。“妈,收红包啦!”传来她欢快的声音。我很好奇:“这是啥红包呀?”她笑着解释:“明天是母亲节呢!”我这才反应过来,顺口说道:“哦,那明天也是光晓生日呢。”她连忙应和:“对呀,这么特别的日子,得好好庆祝!”

我刚收下红包,铃声又响了:“妈,等会快递给您打电话,您记得去取哈。”我应下了,心里却疑惑:这丫头又变什么戏法呀?直到快递员抱着一大束鲜花出现在门口,我才恍然大悟。那束花像团揉碎的彩云,淡紫与淡粉的花瓣层层叠叠,指尖蹭过花瓣上的露水,凉丝丝的一一扑鼻的茉莉香裹着甜直往心里钻,这可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收到鲜花呀。我又惊又喜,赶忙拨通电话:“霞霞,买这么多花得多破费呀!”她却“嘿嘿”一笑:“妈,您甭管贵不贵,就说您开不开心吧?”我眼眶一热:“开心呐,但不舍得你破费。”她这才轻快地回了句:“开心就好!去忙了。”

手捧着鲜花,我的心被幸福塞得满满的,眼泪不自觉地在眼眶里打转。小纸卡正面,五个美术字熠熠生辉“公主请顺意”,背面是一行楷书“祝母亲大人节日快乐”。我将鲜花捧至鼻尖,清香萦绕,刹那,一股暖意从心底升腾,记忆的闸门缓缓打开,那些被爱意包裹的温暖过往,一一浮现眼前。

她的温柔藏在岁月里。2015年我在老家住平房时,霞妮知道我喜欢上网,怕我冬天冻得缩手缩脚,怕我膝关节的毛病犯了,她便特意买来能架在被窝上的床上电脑桌,又买了层毛绒桌垫,桌底下贴着她手写的便签:“天冷记得盖腿。”从此,冬天我便坐在暖和的被窝里,舒舒服服的上网。2023年冬天,她怕我泡脚时水凉得快,又买来带恒温功能的电动泡脚桶。随着泡脚桶的启动,小灯亮起,水面细碎波纹微微浮动,滚珠在脚底不停地转动,藏红花的苦香混着薰衣草香弥漫全屋,一种舒适的感觉传遍全身。她在旁边教我调试水温:“妈,现在38.5度,您觉得怎么样?是不是跟泡在暖汤里似的?”我看见眼前暖光里她晃动的剪影,与当年那个把我冻红的双手握在手里摩挲的霞妮重叠在一起,温柔依旧。

她的心意藏在关注里。霞妮知道我喜欢竹子,淘来一盆微型观音竹盆景:粗陶盆绘着竹纹,盆底有她写的“喜阴别暴晒”。如今竹子抽出新叶,叶尖轻轻戳着玻璃画里的红鲤,像是在跟它们说着悄悄话。她知道我从小喜欢鱼,到天津出差时抱回十二尾红鲤玻璃画——一厘米厚的夹层里,金粉鳞片在阳光下泛着细碎的光。她指着鱼眼笑着说:“这水晶珠多亮,像您看光晓时的眼神。”后来又把观音竹摆在窗台上,竹影影影绰绰,与玻璃鱼画相映,远远看去,像鱼群在竹林里穿梭。她总说:“您盯着鱼看时,嘴角总会轻轻往上翘。”这份被人默默记在心里的暖意,比鱼缸里的恒温灯更熨帖。

她的用心藏在护具里。2017年秋天,遭受意外后,我的右腿筋短了,蜷得像弯弓,拄上了拐杖。霞妮跑了七八家康复店,挑选了一副带金属支撑条的护膝,累得腿直打别脚。她掩饰不住兴奋:“妈,这羊毛内衬是新西兰进口的,透气不闷汗。”护膝两侧的魔术贴被她改成鱼形拉环,说是怕金属扣硌着我。我第一次套上时,她蹲在床边调整绑带,指尖蹭过我膝盖的伤疤:“医生说这护膝能固定膝关节,您试着慢慢伸直腿,别怕,有我呢。”常年累月的带着,如今,护膝的羊毛边愈发柔软。每次戴上它,都能闻到她缝在里面的艾草香包味——那是她特意找中医配的驱寒方。

她的细心藏在穿搭里。2023年春天,霞妮给我买了件藏青色呢子外套,见我搭配的旧毛衣领口松垮,她轻声嘟囔了一句:“羊毛衫不搭。”两天后,就送来三件羊毛衫——米白的带蕾丝边,藏青的织着暗纹,还有件砖红色开衫,领口弧度刚好露出外套盘扣。“这几件短款配外套利落。”她在微信里给我打字:“您穿藏青外套时,总忍不住拽毛衣下摆,我瞅着心疼。”

她的贴心藏在红装里。到了本命年,霞妮给我和先生老刘里里外外备了两套红色衣服:红内衣领口绣着小福字,红绒衣袖口缝着防滑条,连袜子都是羊毛材质,脚底还印着“纳福”花纹。递礼盒时,她眼尾笑出细纹,眼睛弯成月牙:“本命年从头红到脚,保准顺顺当当!”那抹红色裹着细密的温暖,连脚趾都被照顾的妥帖舒服。

她的匠心藏在传承里。今年春节,霞妮把珍藏的描红宣纸裁成对子,摊在小孙女面前。小孙女握着毛笔在“福”字空心处晃出金粉,“鱼跃福门”的“跃”字被描出个小缺口,像条蹦到一半的鱼。她不纠正,只在旁边递墨盘,看孩子鼻尖沾着金粉只乐:“这样歪歪扭扭的,才是小妮子自己的年味儿呀!”当小孙女描的春联贴上门框时,我望着红纸上重叠的金粉与旧纸纹路,不由得为霞妮的创意点赞——她竟把孩子的童真,酿成了祖孙三代的时光蜜。

鲜花在青花瓷瓶里微微颤动,卡片上“公主请顺意”的美术字闪着光,与瓶中淡紫花瓣相映成趣。这辈子最幸运的,是有霞妮做我的儿媳——她藏在衣物针脚里的细密关怀,嵌在护具羊毛里的温热牵挂,落在竹影鱼纹里的温柔巧思,早已酿成比花香更幽远的暖,在岁月里静静流淌。

今天上午,全家人都在为这场母亲节与儿子生日的巧遇悄悄忙碌——老刘在厨房系紧围裙,蒸锅的白雾模糊了眼镜,他正为清蒸鲈鱼摆造型,说要让鱼“游得像家里玻璃画里的红鲤一样灵动”。案板上的糖醋排骨裹着酱汁,咕嘟咕嘟冒着泡,旁边的长寿面碗底卧着两颗荷包蛋,是他坚持三十年的“双黄福”仪式。

光晓的书法卷轴靠在墙角,“家和万事兴”的落款旁,偷偷画了个小蛋糕——那是他给生日彩蛋留的位置。儿媳霞妮的纸康乃馨折了20朵,金粉撒在茶几上,像落了层碎星。小妮踮脚往画架上盖红布,嚷嚷着“我的彩虹蛋糕要保密”。

我把三个红包放进青瓷盘:给儿媳的绣着竹纹,给儿子的贴着抓周照,给小妮的印着蜡笔小新。老刘的红包躺在他的围裙口袋里,棱角分明,显然早早就备好了。手机里的《母亲节的温暖》静静躺在家人群对话框,发送按钮泛着微光,像枚待启的信封。

挂钟指向十一点半,老刘在厨房喊“开饭了”。阳光给霞妮的纸花镀上金边,光晓的书法卷轴落了金粉,小妮举着画满屋跑。排骨香混着墨香飘来,我们围桌而坐,把藏在忙碌里的牵念,酿成了正午触手可及的甜。

作者简介王淑芬,昵称“听雨”“乐呵呵”,女,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德州市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诗刊》《作家文摘》《中华辞赋》《中华诗词》《山东老干部诗坛》《德州日报》《鲁北文学》等报刊,有诗词收入《当代中华诗词山东卷》。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