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馋的小孩
□王立新
又到“六一”儿童节。60后的我们随着年龄渐长,竟常常童心焕发,纷纷在同学群里发送“儿童节快乐”的祝福,有的同学发红包后,大家抢起来很是乐此不疲。
现在的孩子们是多么幸福啊,吃的穿的用的玩的,都是最好的,这在我们的童年时期,简直是难以想象的。那个时候,孩子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好吃的东西。当然,当时所谓好吃的东西,现在看来是不值一提的,但足以解馋。我也曾是一个嘴馋的小孩,有几件小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白面馍馍
当年,我家东邻奶奶八十多岁,她小孙子和我同岁。老人家的大儿子早年参加革命,解放后在重庆工作,每月都往老家寄钱,所以能保障老太太常年都有白面馍馍和肉吃,而当时每家每户几乎都是吃窝头饼子咸菜,她家也只有她吃馍馍。每天上学前,我吃完饭都会去她家找她孙子一起走,每每看到老太太吃着白馍馍,特别是还常常掰一小块给她孙子吃,真是馋得我直流口水。有一天我给母亲说:“如果我们也能顿顿吃馍馍,我连咸菜都不用就。”五十年过去了,吃白面馍馍早就不是人们生活的奢望,甚至不少人为了控制血糖,又天天吃窝头饼子了,当然是“升级版”的窝头饼子,因为加了豆面、小米面。
大娘的白菜水
我的大爷去世早,堂姐嫁到外村,大娘就和我们住在一个院子里的东房,但她自己做饭。二哥比我大两岁,我出生以后,二哥就多由大娘照顾,也和大娘住在一个屋里。记得大娘有时候会切点白菜,倒点油炝炝锅,加水煮白菜,最后调上一点面糊,加点醋,她和二哥在她屋里喝,我偶尔撞见或闻到味儿,我会去“抢”一口喝,解解我的“馋虫”。喝起来感觉特别好喝,或许真的像当年朱元璋穷困潦倒时喝到的“珍珠翡翠白玉汤”那种感觉吧。现在想来,那其实真的不是什么美味。
江婶的饺子
我们同院未出“五服”的江叔当年家里条件较好,饭屋的大锅里常剩下些好吃的,也是令我和东邻小哥哥嘴馋的“目标”。有一次,趁大人都下地干活,我俩合力抬起他们家的门坎,从底下爬进门去,直奔他们家饭屋,掀开大锅盖,里面竟有一碗饺子,我们一个接一个,三下五除二就把饺子吃光了。吃完又悄悄溜出来,把门坎安好,美滋滋地去别处玩了。或许是我们的“行动”被别人瞅见“告了密”,江婶回家发现饺子不见了,就来找我母亲。母亲替我向江婶道了歉,说要狠狠打我。其实母亲过后并没有打我,只是教育我这么做不对,今后绝对不能再这么做。过了几天,母亲也包了点饺子,让我吃了一顿,专门盛了一碗,“还给”了江婶。很多年过去,母亲有时还会提及此事,只是呵呵一笑。
每每想起这些童年往事,就更加感恩现在的美好生活,更为现在孩子们的幸福童年感到欣慰。
祝孩子们和“老儿童”们节日快乐!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编辑|李玉友
审核|冯光华 终审|尹滨